经济观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观察 > 金融经济学
郭施亮:中国股市适合实行熔断机制吗
发布时间:2015-09-17 09:15:39

 

(经济观察网)
 
导语:中国股市独特的交易制度,就可能会让熔断机制的意义大打折扣。
谈及熔断机制,给投资者第一个感觉就是减缓市场的波动风险,本质上维护市场的稳定性。但随着近期中国股市的波动风险加剧,以及外围市场环境的持续疲软,实则也间接加快了中国股市实行熔断机制的步伐。
纵观国外成熟的股票市场,也有不少市场采用了熔断机制。但是,就一般而言,“熔断”也分别“熔而断”以及“熔而不断”两种形式。至于上月美股大跌而触发的熔断机制,则属于“熔而断”的形式。
根据资料显示,“熔断机制”在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5%,就会采取暂时停盘15分钟的举措。而当股指下跌10%,则关闭1小时。若股指暴跌超过20%,则需要关闭股市1天的时间。
鉴于上月24日的美股走势,其盘中一度跌幅超过5%,并触发了熔断机制,由此也导致美国三大期货交易所暂停交易。但是,在市场恢复正常交易之后,市场也呈现出逐渐回升的格局,而此时的熔断机制也就起到了很好的稳定效果。
回顾最近两个多月的时间,中国股市的表现却让全球的投资者高度关注。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中国股市的全球影响力加强,市场的一举一动以及管理层的任何举动,也足以引发全球市场的震动;另一方面,则在于近期中国股市的日均波动率相当惊人,其高度投机的市场氛围引发了全球投资者的高度警惕。
实际上,自今年6月份创出的5178高点调整以来,中国股市累计最大跌幅已经接近45%,不少股票也达到了腰斩的局面。与此同时,随着市场下跌速度的加快,股市的剧烈波动已然深刻影响到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至此,从维护金融市场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管理层也必须采取一切的手段维护市场的稳定性。
从中金所的系列新规,到周行长的公开表态,而后到现在拟实行的熔断机制等,都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出管理层维稳股市的真实意图。其中,以熔断机制的实行为例,这一措施的出台,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
事实上,从本质上来看,熔断机制的引入,实则就是为了减缓市场的波动风险。同时,试图给市场创造出一段冷静期,以为市场投资者赢得更多的思考时间,进而减少市场整体的波动风险。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与国外成熟股票市场相比,在中国股市实行熔断机制,我们却需要有着更多的考虑。
其中,中国股市独特的交易制度,就可能会让熔断机制的意义大打折扣。
就目前而言,中国股市实行的是“T+1”的交易模式,而期指则实行“T+0”的交易模式。实际上,在中国股市中,也长期存在期现交易制度不对称的风险。与此同时,长期以来,中国股市也实行了涨跌停板交易制度。由此一来,随着熔断机制的引入,似乎给当前的市场制度带来了一定的矛盾性。
根据当前的说法,未来或将采取分档确定指数熔断的时间。具体而言,即市场触发5%的熔断阀值时,市场将会暂停交易30分钟。而在当天1430分及之后的交易时间内,若市场触发5%的熔断阀值,以及全天任何时段触发7%的熔断阀值时,市场将会暂停交易直至收市。
由此一来,在现行的涨跌停板制度下,我们再度实行熔断机制,实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市场的“玩法”。换言之,未来市场指数将不再受到10%的涨跌停板限制的约束,而在新“玩法”之下,实则降低了市场的波动幅度,但同时也会减少市场的交易时间,乃至减少市场的整体流动性。由此一来,在涨跌停板制度之下,再度实行熔断机制,其本质目的就会有所改变了。
再者,考虑到中国股市的高度投机性质,在市场处于非理性下跌的过程中,一旦市场触发7%的熔断阀值,则会暂停交易直至收市。但是,因市场本身的下跌动能并未得到真正有效的释放,不排除在次一个交易日中,市场同样采取大幅杀跌而后触碰熔断阀值的方式,并最终导致市场的下跌动能不可以得到快速地释放,而延长了市场见底的时间。
除此以外,在涨跌停板制度以及“T+1”交易模式下,而后实行熔断机制,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到普通散户的切身利益。
具体来说,当市场处于非理性下跌时,指数因触碰相应的熔断阀值而被迫提前结束当天的交易。此时,对于普通散户而言,因交易制度的限制,他们并不能及时进行止损操作,或者是手持股票早已牢牢封在跌停板的价格之上。由此一来,普通散户的持股风险也在不断加大。
对此,笔者认为,中国股市实行熔断机制是一种进步。但是,在实行熔断机制的同时,还得需要推出更多的配套措施进行补充。例如,实行“T+0”交易制度,或者是放开涨跌停板交易制度等。与此同时,还应该尽快完善修订《证券法》,继续大幅提升市场的违规成本,甚至要把恶意投机者从中国股市中清理出去。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网
详见:http://www.eeo.com.cn/2015/0909/27957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