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重庆时报》副主编、评论部主任。
前阵子股灾肆虐,有一个群体的表情最为悲绝,那就是中产阶层。无法精准计算出有多少个中产家庭财富在股灾中灰飞烟灭了,但是,股灾给我的最大感觉,就是真切测试出中产有多么脆弱。
对此,我随手就可以拧出许多鲜活的,甚至是血淋淋的事例来证明。不过,由于最近几天股市暴涨,人们对炒股毁掉家庭人生的悲剧,多少又开始麻木了。偏激的人还会说,那些人是自己投资不理性,遭灾也活该。其实,稍微有点逻辑理性的都明白把责任全推给股民,是脑残。
我并不是要谈股市,只是想说,既然理想社会应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壮大中产阶层的队伍,维持他们财富增长的稳定性,就是一个国家的公共责任。
更何况,当下中国的中产阶层是“看上去很美”,表面体面,内在虚空。有的家庭尽管过上“有车有楼有条狗”、“一杯红酒看电影”的小资生活,但是,在房价、教育、医疗等成本过高的语境下,在转型期社会经济存在太多不确定因素背景下,中产的基础并没有那么坚实,“脆弱”、“易碎”是贴在他们身上抹不去的标签。
而且,中国的中产阶层从某种意义上讲,既属于“自我降级版”中产,又属于“外界高估型”。最新,有一份关于北亚地区(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四地)的中产阶层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内地自认为是中产的家庭平均月收入为45202元(约6858美元),这一数字在四个地区中排名第二,超越了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报告还显示,这些受访者财务稳健有余但保障普遍不足。
面对这份报告,很多平时“月薪过万”的优越群体仿佛一朝梦醒,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并没有够得着中产平均月收入,是拖了后腿的人。要知道,以前有报道说,中国中产收入标准是11800-17700美元/年,在很多人心中,中产阶层不过就是年薪10万左右的人群,多数城市里所谓的白领都能达到这个标准,可以欣欣然地给自己贴上一个“中产”身份标签。
也就是说,中产标准提高了,但在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中产的腰包早就变瘪了。在这种情况下,帮助脆弱的中产阶层守护他们已经很稀薄的财富,就特别重要。毕竟,中产本身也负载着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最重要的价值。因此,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方面,就必须强化公共责任。
我认为,守护中产阶层的财富,还是要回归到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这一基础逻辑上来。要想真正开拓让个人投资充满良好预期的投资渠道,要想真正让民众摆脱政策不确定的投资压力,要想让个人财富不被无良资本掠夺,要想使他们不被医疗、住房、教育等等制度性不公过度盘剥,要想让民间资金真正安全有效灵活地流动起来,都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进行保驾护航,要将公共话语权从既得利益者身上往普通民众那里进行转化。
回到前面说的股灾,真正理解当前市场,懂得投资环境,都会明白,做个理性的股民并不容易的。一方面,要考虑市场机制失灵、政府行政效率低下之类的老问题;另外一方面,还得受各种不靠谱的阴谋论干扰,在对公平公正充满焦虑中,在各种嘈杂之声中,中产投资自然容易失去方向,判断自然也就容易失去标准,命运自然只能接受煎熬,财富之水也容易流淌殆尽。
在一个贫富悬殊越发严重的国度,中产的脆弱很多人或许永远不懂。无论如何,不要再让原本脆弱的中产轻易受到伤害了。如果不能以政府公信、市场公平来保障他们投资环境的安全,不能壮大民间话语权,培育中产的独立精神人格,这样的中产又怎么可能真正担当起政治、经济、社会的各种重大使命呢?
文章来源:凤凰评论,转载自《晶报》
详见:http://news.ifeng.com/a/20150716/44178894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