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观察 > 金融经济学
何自力:发达国家超发货币医不好经济疾病
发布时间:2014-01-15 19:27:27

  作者简介:何自力,男,1957年7月出生于宁夏,1975年参加工作,1978年考入南开大学经济学系学习,1982年在南开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1988年在南开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97年在南开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97年晋升为教授, 2001年起任博士生导师。2002年1月至7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作访问学者。

  摘编:发达国家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完全是病急乱投医,并不能真正医好经济肌体的疾病。目前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使发达经济体陷入进退两难境地: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会使股市债市楼市泡沫越吹越大,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和泡沫破灭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一旦松动或放弃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则势必引发股市债市楼市的急剧下跌,导致经济陷入新一轮衰退,让本已复苏乏力的经济雪上加霜。

  自2009年以来,美联储连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也紧随其后启动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发达经济体争先恐后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大量向经济领域投入货币,引起国际舆论高度关注,人们不禁要问,西方国家为什么如此这般不管不顾地大量超发货币?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一、宽松货币政策及其约束条件

  宽松货币政策是西方国家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手段,当经济陷入衰退,失业率攀升时,央行通常会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比如直接发行货币,在公开市场上买债券,降低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等,一般来讲,央行在短时期里超常释放海量货币是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重要表现。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在理论上至少有三个好处:一是刺激投资和消费。货币投放就是增加流动性,在较低的贷款利率条件下,货币投放量增大,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产生推动经济增长的效果。二是激活股市。股市是经济运行状态的风向标,对人们的信心有直接影响,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会让更多的资金投向股市,令资产升值,这会增强人们对经济的信心,而信心提振有助于激活人们的投资和消费愿望,对推动经济增长有好处。三是使本币贬值,推动出口。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导致本国货币贬值,这可以鼓励外商更多地购买本国商品,从而拉动本国出口。显然,宽松货币政策的这些效应的确是令人心驰神往的,对于经济低迷,热切期待复苏的经济体来讲,实施这样的政策无疑是上佳的选择。

  但是,宽松货币政策产生积极效应是有条件的,其一是存在通货紧缩。通货紧缩不利于经济健康运行,更不利于经济复苏,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可以释放流动性,激活投资和消费,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其二是存在创新主导的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的可能。一般来讲,创新主导的固定资本更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有利杠杆,是经济走出衰退,步入复苏的重要物质技术条件,在企业具有固定资本更新需求的情况下,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可以满足企业进行固定资本更新的需求,推动固定资本投资,增加供给,实现经济增长;其三是存在较强的收入增长预期。在收入增长预期有力的情况下,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会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从而拉动销售,推动经济增长;其四是存在较强的出口潜力。如果企业的生产能力强,库存充裕,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可以导致货币贬值,从而刺激出口,带动经济增长。

  二、宽松货币政策的负面效应

  发达经济体实施宽松政策的本意是提振经济,推动经济走向复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复苏的景象并没有出现,负面效果却非常严重。

  一是经济复苏依然非常缓慢。自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以来,西方主要经济体依然在衰退中挣扎,经济复苏乏力。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长率从2007年的3.6%下降到1.9%,2009年降为-2.2%。发达经济体由2008年以前较高的增长率下降到2008年的0.8%,2009年降为-3.3%。美国、日本、欧元区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从2007年的2.2%、2.1%和2.7%降到2008年的1.1%、-0.7%和0.7%,2009年分别又降为-2.5%、-5.4%和-4.0%。目前,在超发货币政策的刺激下,美国GDP年增长率增速为2%,日本GDP年增长率增速为2%-3%,欧元区预期增速在-0.9%至0.3%之间。这种状况虽然显示出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复苏,但是复苏基础并不牢固,一旦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复苏势头就可能发生逆转,经济重新陷入衰退。

  二是失业率居高不下。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发达经济体出现严重失业,美国、日本、欧元区的失业率分别从2007年的4.6%、3.9%和7.1%上升到2008年的5.8%、4.0%和7.8%以及2009年的9.3%、5.0%和9.4% 。实施超发货币的宽松政策并没有改变失业率高企的局面。2013年9月美国的失业率为7.2%,而青少年失业率为21%,黑人失业率为12.9%,西班牙人为9%。欧元区国家的失业状况更为严重。西班牙2013年第一季度总体失业人数增加到620万,失业率升至27.16%。意大利2012年11月的失业率为11.1%,与此同时,年龄层面在15岁至24岁之间的青年失业率高达37.1%,创下历史新高。希腊全国整体失业率在2013年初达到27%,15到24岁的青年失业率达到64.2%,创历史新高。目前欧元区17国失业率为12%。高企的失业率意味着发达经济体实施超发货币的宽松政策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失业率居高不下必然激发社会矛盾,甚至引发动乱,反过来对经济复苏形成严重制约。

  三是引发股市和楼市泡沫。发达国家的宽松货币政策刺激实体经济的效果很有限,大量货币自然涌向股市和楼市,这必然造成资产价格虚高的泡沫现象。自2012年年底美联储宣布进一步加强量化宽松政策以来,道指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上涨了15%。日本安倍政府上台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以来,6个月内,东证指数上涨了65%,达到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日本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汽车公司的股价2013年已累计上涨了50%。欧洲央行2012年决定无限制购买国债政策后,其资产规模膨胀到欧洲危机前的2.5倍。日本央行2012年底总资产为158亿日元,到2014年将会膨胀到290万亿日元。美国楼市出现显著复苏迹象也是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结果。宽松货币政策会催生股市、债市和楼市泡沫,而一旦政策出现松动,或者市场对政策的效果不再抱有希望,泡沫就会破灭,股市、楼市大跌势在必然,整个经济将陷入新一轮严重衰退。

  四是推高发展中国家的通胀和金融风险。发达经济体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并没有使充足的流动性转化为私营部门更强的投资积极性,加快经济增速,而是大量涌入新兴经济体,使得新兴经济体的通胀预期加强,资产价格上涨,压力加剧。现在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着输入性通货膨胀的严峻局面。同时,在发达经济体超宽货币政策的推动下,投机性国际游资规模越来越大,对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冲击越来越猛烈,引发金融危机的风险骤然加大。可见,发达经济体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行为是极端自私且有害的,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何有效防范通货膨胀和金融风险,已经成为新兴经济体面临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五是导致债务崩溃。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是靠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实现的,2010年2月,全球各国负债总额突破36万亿美元;2011年全球债务超过40万亿美元。日本、美国、日本以及欧元区是负债状况最严重的国家和地区。过去的20年日本国债平均每年以40万亿日元(约合408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日本政府的债务1981年度超过100万亿日元(约合1万亿美元),2008年度达500万亿日元(约合5.1万亿美元)。2013年8月,日本国债达到1000万亿日元(约10.4万亿美元)大关,占GDP的240%,相当于日本国民人均8.2万美元。现在日本政府每年财政支出半数以上依靠发行国债,财政恶化的程度在发达国家中名列第一。自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联邦政府一直处于举新债还旧债的状态,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手段在美国政府关门事件中得到突出表现。2013年10月16日,美国国会达成协议,结束部分政府部门长达16天关门危机,协议批准联邦政府借债3280亿美元。在这之前规定的上限是16.7万亿,致使美国债务首次突破17万亿美元,达到17.075万亿美元。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每年的财政赤字为1万亿美元以上,占GDP的10%以上。然而借债总是要还的,债务规模的扩大不可能无止境。一旦发达经济体央行发起的量化宽松计划走到尽头,包括美国国债、德国国债、英国国债和日本国债在内的主权债券收益率将大幅上升,引发债券市场崩溃。据统计,过去5年,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下跌超过200个基点,现为1.8%左右。与此同时,英国10年期国债和德国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也接近历史低点,分别为1.8%和1.29%。一旦量化宽松政策的货币放量减少或者停止购买国债,国债收益率就会大幅上升,债务崩溃对于全球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六是挑起货币战争。发达经济体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意在推动本国货币贬值,从而提高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则被迫升值,使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出口企业相对生产成本上升,销售量大幅度下降,制造业利润急剧下降。为了应对发达经济体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危害,各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势必会纷纷降息和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竞相让本国货币贬值,其结果是导致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陷入混乱,谁都不能通过国际贸易获得正当的利益,国内经济因外部贸易条件的恶化而陷入停滞。各国经济陷入停滞,世界经济复苏和提速自然无从谈起。

  三、宽松货币政策难以产生积极效应的原因

  发达经济体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既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又对别的国家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可以说是损人不利己。那么,发达经济体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为什么没有产生积极的效应呢?主要原因在于:

  首先,发达国家并不存在严重的通货紧缩,相反,存在着严重的流动性过剩。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国家已经投入了数万亿资金用以反危机,援助陷入危机之中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发达国家的利率大都降到有史以来的最低点,流动性过剩成为普遍现象,也就是说,西方国家并不差钱。靠宽松政策再增发货币刺激经济复苏,只能是进一步加剧流动性过剩局面,诱发通货膨胀,却不能有效刺激投资和消费。

  其次,发达国家并不存在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的条件。这是因为主要发达经济体都经历了比较长时间的去工业化进程,制造业已经大大萎缩,能够生产满足国内外市场需要的消费品和投资品的加工制造企业寥寥无几,进行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的需求根本无从谈起,就算利息降到零,也刺激不出多少固定资本投资来。尽管一些国家把改造基础设施、发展教育和培训、推动医改、开发新能源、支持环保产业作为投资的重点,但是这些投资的规模都十分有限,形不成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有效动力,且产生效果的周期很长,不足以对整个经济向好发展产生明显影响。这就是为什么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经济体投入巨额资金刺激投资却收效甚微的重要原因之所在。在这种情况下,宽松货币政策无论注入多少资金都无济于事。

  再次,对收入增长缺乏信心。发达经济体大都存在两大顽症,一是去工业化,二是收入差距悬殊。前者使经济丧失了财富生产的能力,后者使有限的财富高度集中在少数富人手里,其结果是多数社会成员的收入增长缓慢,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十分不足,难以进行高消费,即使不断降低利息,由于对收入增加没有信心,人们也不会轻易举债消费,因此,宽松货币政策不可能产生大规模拉动消费的效果。

  最后,出口潜力枯竭。众所周知,主要发达经济体产业结构已经高度服务化,传统制造业高度萎缩,高科技产业具有同构性,且市场处于饱和状态,服务业出口能力非常有限,可以说,高度服务化的产业结构已使多数发达经济体丧失了强大的出口能力,这是发达经济体对外贸易长期存在巨额赤字的主要原因。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会导致货币贬值,理论上有助于推动出口,但是在出口潜力已经趋于枯竭的严酷现实面前,即便货币贬值也难以有效刺激出口。因此,靠货币贬值扩大出口和拉动经济增长是根本不现实的。

  发达国家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完全是病急乱投医,并不能真正医好经济肌体的疾病。目前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使发达经济体陷入进退两难境地: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会使股市债市楼市泡沫越吹越大,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和泡沫破灭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一旦松动或放弃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则势必引发股市债市楼市的急剧下跌,导致经济陷入新一轮衰退,让本已复苏乏力的经济雪上加霜。发达经济体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已经走到十字路口,何去何从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来源:爱思想网,转载自《红旗文稿》

  详见:http://www.aisixiang.com/data/70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