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观察 > 国际经济学
孙兆东:经济全球化不可逆
发布时间:2017-05-15 09:58:52

(作者系《世界的人民币》作者、经济学者)

 

  英国脱欧公投和美国大选以后,我们也听到了另外一个声音——再全球化。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再全球化”的过程中,将会产生东方引擎作用。

——前言

 

  经济全球化,从形式上看,是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

  20世纪中后叶,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世界范围的组织机构建立了新的市场经济规则。在这种新规则下,更多的国家和企业参与到国际贸易和投资中来,加之信息技术革命,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一体。

  一把双刃剑

  一个客观事实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们品尝到经济高速增长的甘甜,也体味过大面积经济失衡带来的苦果,说它是一把双刃剑也并不为过。

  毫无疑问,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补上工业化的课程,在全球化分工下,凡是对外开放的发展中国家,无不参与到全球制造业分工中,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度空前加强,不少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非常高,个别国家甚至达到60%。在这种环境下,危机的扩散性传染便不可避免,全球经济不稳定性表现明显。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就是这种不稳定性的例证。美国次贷危机产生后很快传染到冰岛及欧洲地区,扩散至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从而形成严重的地区性金融危机,随后又波及拉美地区,形成了全球性金融动荡。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伴随着金融危机频发:60年代的美元危机,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80年代初的拉美债务危机,90年代初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

  进入21世纪,特别是新世纪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以贸易保护主义为代表的反全球化现象浮现。

  反全球化是现象而非本质

  推动反全球化的因素在2016年层出不穷:年初全球金融市场异动,年中的英国脱欧公投,年末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拟废除TPP,欧洲难民危机、土耳其政变。一些国家实施的自由贸易的歧视性政策措施也日趋多元,“反全球化”和“去全球化”力量急速上升,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压力持续积累,经济全球化似乎正在经历强烈扰动。

  反全球化是美欧等西方大国,面对地缘政治和发展中国家利益再平衡格局所做出的收缩性调整。这一收缩是基于全球化进程中对其自身利益的保护,也是涉及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诸多方面的调整和再平衡策略。这一收缩的根本原因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面临挑战,内部收入不平等问题加剧。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把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难民危机等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

  反全球化只是现象而非本质。英国脱欧、特朗普获胜、德国示威、欧洲国家民粹主义抬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都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行为,是经济基础中问题的反映,而不是全球化经济发展规律本身。

  经济全球化主要是基于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扩大而产生和发展,本身是一种经济规律。而所有政治行动、政党主张、政治人物竞选纲领、所有的贸易安排和对它们的立场都是上层建筑,它们反作用于前者,但不可能决定前者。因为经济基础才是最终决定上层建筑的因素。在世界经济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下,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经济规律也不会逆转。

  事实是,在脱欧公投和美国大选以后,我们也听到了另外一个声音——再全球化。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再全球化”的过程中,将会产生东方引擎作用。

  东方引擎

  习近平在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时,发表了题目为“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打造世界经济增长、合作、治理、发展新模式”的主旨演讲,宣誓了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中国担当和中国方案。

  2016年,中国经济扮演了世界经济增长“主引擎”角色,从贸易、市场、投资等渠道对世界经济提供有力支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2016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近40%,美国为0.3%,欧洲为0.2%。在国际直接投资遭遇逆风,中国仍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20161~11月,中国累计对外投资额达到10696.3亿元,较2015年大幅增长55.3%。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和亚投行运营,中国对外投资规模和领域进一步拓宽。从吸引外资看,2016年中国实际吸收外资(不含金融领域)约为7850亿元人民币,连续25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趋缓,有短期风险的冲击,也有长期结构的失衡。在世界充满复杂因素和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放眼全球,有潜力的国家屈指可数。中国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责任并且有能力扛起全球化大旗。

  在全球新的经贸治理体系形成前,各个国家都将面临诸多挑战。对中国而言,最好的应对是“应势而为、勇于担当”。积极开拓经济增长新空间,为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做出自己的贡献。

  对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中国经济来说,通过改革筑牢增长根基,深化对外开放、金融体系改革等取得重要成效。经济新常态下,尤其是服务业迅速崛起,增速快于工业生产;中国新的增长动能不断涌现。中国要练好内功,经济“底气”更足才能在世界经济中发挥中坚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认为美国制造业衰退是因为从中国进口的廉价产品增加,强调要通过高关税和修正人民币贬值来恢复国内就业。中美之间的纠纷为2017年的世界经济投上阴影,而反全球化、强行推行保护主义无法实现经济的繁荣和生活的富足,反而很可能导致狭隘的国家主义在全球盛行,由此一旦发生贸易战,中国政府应对的优势就在于多边朋友圈的接盘,因此中国应建立更加广泛的国家出口贸易资源和推出多方共赢的贸易规则。

 

文章来源:和讯网

详见:http://opinion.hexun.com/2017-02-27/188299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