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现在欧盟的情况是,经济一体化面临问题,政治一体化遭遇瓶颈,移民难民问题雪上加霜。
笔者看来,目前声势浩大的英国脱欧公投远远不是欧盟的核心问题,德国是最有理由脱离欧盟的,但这会让欧洲重回一战前的阴暗时光,也意味着人类最为前瞻超越民族国家首次尝试的失败,那就别问丧钟为谁而鸣吧!
苏联和美国的实力决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负。经过这场大战,传统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欧洲”已经消失,分裂的欧洲就是战后两极世界的倒影。德国对世界大国的向往有着牢固的地理学及地缘政治的思想根基,德国比其他任何欧洲国家更多地把欧洲作为利益的载体和工具。二战以后,德意志民族追求的不再是德国的欧洲,而是欧洲的德国,这种转变既是德国对历史反思的结果,也是战后国土分裂和两极世界背景下德国实现其利益诉求的必然选择。
在实现历史性和解以后,德国跟法国维持着超越一般盟友的关系:法国充当政治与文化领袖,德国以其经济实力成为欧洲一体化的发动机。在科尔政府执政的17年中,德国在更广更深的层次上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目标是使欧盟更具超国家的色彩。最初德国依靠与法国合作恢复主权和地位,其后又联合法国推动欧洲联合,而现阶段德国则独自站在前端,希望将欧盟引向符合自身利益的方向。
现在欧盟的情况是,经济一体化面临问题,政治一体化遭遇瓶颈,移民难民问题如雪上加霜。在后危机时代各方面的压力下,欧洲一体化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经济方面,欧盟的一体化成果无疑是显著的,欧盟在传统的经济一体化方面已经走到极致,而德国就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如果说亚洲和欧美之间的贸易差额体现了全球分工体系下的“东西区域间失衡”的话,欧盟贸易的失衡则更多地表现为“区域内南北失衡”,而德国贸易的第二次复兴加剧了这种失衡。新兴市场发展带来的需求增加,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以及离岸外包导致的产业链重构,都是德国贸易中期增长的利好因素。僵持不下的人民币和美元,让德国的贸易部门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以南欧国家债务危机这种被动的方式,德国通过牺牲欧元区扩张的空间,换来了一个弱而不倒的欧元。
欧元作为目前最重要的区域货币,其对区域经济的整合与促进作用却不明显。自成立以来11年里,除了地缘扩展外,欧元区再没有实质上的经济扩张。即使在欧洲内部,欧元当局也没有显示出作为一种区域性锚货币所具有的领导力。
由于债务问题,欧元区这些财政依赖的国家未来必然面临财政调整,其趋势与欧洲未来的老龄化趋势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另外,以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可能会陷入既无货币政策支持,也无财政政策支撑的困局,最后,欧元的存续也将面临挑战。
欧元区重振市场信心的关键在于各国财政调整的决心与计划的执行力,但财政整固之路绝非坦途。传统的财政整固手段已无能为力,除非欧猪五国(PIIGS)的领导者们愿意冒政治风险,在未来大幅降低居民福利。整个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和欧元区制度都将面临调整,欧洲中央银行的制度设定使其在当前非常被动,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放水、放水和继续放水,直到全面负利率和金融机构僵尸化。
文章来源:和讯网
详见:http://opinion.hexun.com/2016-06-25/184584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