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打败他们,就加入他们。
这是冷兵器时代的博弈理论,对于后现代社会而言,如果不能打败,那么更多的往往是退出游戏,就像金庸人物韦小宝一样,“不和你玩了”。这里的“他们”,在冷兵器时代往往是说是有形敌人,在当下社会则不适用,事实上,打败我们自己的往往是是时间,是变化,是拒绝改变的我们。
时代变化了,隔绝是比消灭更有效的手段。用脚投票在过去是弱者的有力武器,在零和博弈之中,有时候强者也会采用这一手法,退出游戏而重建炉灶。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演变为如今动力不足的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面对改革的呼声,国际社会的力量在发生变化,彼此博弈。就像中国主导的亚投行与美国主宰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此起彼伏一样,日后此类事件将会越来越频繁,国际治理结构的改变将会层出不穷——昨日世界,已经不复存在。
TPP目前细尚未完全公布,不过对比过去的各类协议,其总体方向是更开放,甚至可以说TPP代表了国际贸易的更高水准,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为美国企业量身定制的标准。目前不少中国国内观点认为TPP意在围堵中国,而国际社会也有人主张中国应该加入TPP,比如FT的评论员戴维·皮林。
事实上,目前中国并不具备加入TPP的条件。一方面对方没大力邀请,目前TPP已经被戏称为一个另类俱乐部,只有中国不被允许进入的俱乐部;另一方面自身条件并不具备,如果当下要满足TPP的诸多条款,基本不可能达到。也正因此,中国目前应该抛弃对抗冷战思维,重新思考TPP的价值,以此作为中国未来再次改革的动力。
TPP意味着区域经济加速一体化,这意味着全球产品竞争力面临重新洗牌,而这一过程之中,并非所有人都是赢家,竞争力孱弱以及依赖政府补贴等公司以及群体将会遭遇压力,也正因此,TPP不仅仅是政治话题,更首先是一个经济话题。近期美国总统候选人希拉里表示不支持TPP,更是彰显这一话题的复杂性;家门口的穷人以及远在天边的穷人,对于政客的价值从来不同。
尽管如此,抗拒TPP并不会使得变化自动消失,TPP只是更加清晰地标示了未来的可能方向:那是一个国家权力进一步瓦解、经济肉搏更为具体的世界。
对于驶入改革深水区的中国经济而言,TPP代表了一个更值得追求的海洋,即使目前还只是看到模糊海岸线轮廓。回顾中国经济的历史,最近三十余年的高速增长堪称史诗,让亿万民众进入市场经济,过上中产生活,而其中最大的推动力之一正是来自入世(加入WTO)带来的改变。入世之后的十年,不仅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十年,更是中国法律完善、规则确立的十年——事实上,如果了解更多一些不难明白,中国很多法律的出台,都直接与入世有关,这在入世之前已经带来巨大改变。
中国入世,意味着发达市场对于中国敞开了市场,其前提是规则的确立以及价值观的认可,而对于沉寂多年的“睡狮”而言这是历史机遇——无论所谓后发优势还是低人权优势,中国把握住这一时机,其能量惊人的人口红利在入世之后得到兑现,农村源源不断的劳动力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动力,这其中不仅仅是资本的获得与外汇的流入,更在于通过出口,中国可以直接学习,进而山寨世界现成而领先的技术水平。
入世改变了世界经济形貌,中国一跃而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出口额高居世界首位,人均收入进入中等收入水平。这其实是沿袭了亚洲四小龙的发展途径,但是中国本身的体量以及价值观驱动,使得全球市场其实在吸纳中国的过程中酝酿出更大的失衡;另一方面,中国自身也并没有如同西方预计的那样走上亚洲四小龙的制度道路。
入世对于中国意义巨大,两相对比之下,西方获得廉价的“中国制造”的同时也发现了影响力与经济话语的消弱,这一点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更为明显。中国入世承诺兑现的情况,也成为一个巨大困扰,根据美国智库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的最新报告中,中国的多项入世承诺并没有兑现。
如此情况之下,本来名不见经传的TPP大为火热,尤其在美国和日本加入之后,这意味着美国在亚洲有TPP,在欧洲有TTIP,各类叠加之下,中国出现落单隐忧。
值得指出的是,贸易并不是零和博弈,而各类协议不是排他性协议,中国目前的处境有落单隐忧,但是并不意味着被封锁,毕竟中国与各国贸易还是可以在WTO、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RECP)、东盟自贸区等框架协议之类推进。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今年以来对外战略的出手,从亚投行到一带一路,手笔之大令人侧目,这也意味着中国不再满足于作为既定规则的接受者。
在奥巴马政府的第一个任期,美国对于中国的态度相对温和,但是随着形势变化,重返亚太成为美国新战略口号,而国际贸易在奥巴马第二个任期成为重点,TPP可谓奥巴马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政治上的最大加分之举。
美国曾经对于亚投行抱以抵制态度,这种行为并不值得赞许也没有最终奏效,在时代更迭、秩序更迭的今天,更多替代性国际合作机制的出现并不是坏事,事实证明,这类机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对中国而言,真正的问题并不是如何迎头痛击TPP,相反,TPP标示的制度框架可起到珍贵的参照系作用。随着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已经到了不进则退的地步,此时此刻,恐怕难以单纯依赖壮士断腕的勇气,自贸区两周年的乏善可陈已可明证。此刻真正的改革动力很可能仍旧来自外力,如同历次改革一样,依靠开放倒逼改革。
TPP并不完美,但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文章来源:FT中文网;本文的网址: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6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