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观察 > 国际经济学
IMF:中日经济疲软给亚太带来风险 中国应摆脱过度依赖房地产
发布时间:2015-09-15 10:45:09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日发布《亚太区域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15年亚太地区经济增速维持在5.6%,2016年将小幅降至5.5%。IMF称,大宗商品价格低企、就业形势强劲、美欧经济复苏将给亚太地区增长带来助力。
报告指出,亚太地区经济前景仍然有利,预计在中期仍然引领全球经济增长。但金融波动和结构改革的延迟可能会使经济增长受到抑制,故政策需关注培育抗风险能力,并提高生产能力。
报告认为,中国经济正放缓至更可持续的增长水平,预计到2017年将稳定在6%左右。IMF建议中国需要通过改革使经济摆脱对房地产、重工业和外部需求的过度依赖。报告还敦促中国政府进一步放松汇率政策,并更重视鼓励私人消费以拉动内需。
IMF认为,日本经济增长有望在停滞一年后有所改善;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非石油商品的出口国将会受到贸易条件动荡产生的负面影响;不过,其他地方的增长有望企稳或加快。
但IMF也提醒说,不要指望亚太地区经济增长迅速恢复至2009年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但报告,亚太该地区经济增长存在若干下行风险。因为生产率下降,亚洲人口趋于老龄化。IMF补充称,该地区潜在增长率大多已经放缓。
首先,中国或日本的经济增长大幅低于预期,将影响亚太地区其他经济体乃至整个世界,其中东盟国家受到的影响尤甚。
第二,美元对欧元和日元的汇率持续走强,很可能导致拥有大量美元债务的企业偿债成本上升,以及那些货币对美元弹性有限的经济体出口市场份额下降。
第三,债务的快速积累将使经济增长对全球金融和通胀更加敏感。全球通胀水平下降,如果输入到亚洲,会提高实际债务水平。
其他经济学家称,他们没有想到地区债务会出现近期这样快的增速。中国的债务水平在2007-2014年间增长一倍,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00%,日本的公共债务则达到GDP的250%左右。
“目前亚太地区经济的脆弱性在积聚,允许政策失误的空间日益缩小,需要引起警惕”,IMF驻华首席代表Alfred Schipke指出,“结构改革仍然是发展生产力的关键”。
报告建议,中国应当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和金融部门改革;日本应当努力提高劳动力参与率;东盟需要花更多精力解决供给瓶颈。
IMF对亚太地区经济的预期较其他经济学家更为乐观。一些学者认为,今年亚太地区经济增速或低于5%。IHS Global Insight经济学家比斯瓦斯(Rajiv Biswas)预计2015年亚洲经济将增长4.8%,中国经济放缓造成的不利影响将被日本、印度经济产出增强所抵消。
比斯瓦斯补充说,2015年平均油价较2014年显著下降也是一个积极的因素,因为多数亚洲经济体都是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大户。
据IMF的数据显示,较低的能源价格应该可以切实转化为更高的个人收入,为2015年亚太地区经济增长贡献1.7个百分点。
该机构称,这些上行压力应该足以抵消美国加息可能引发的区域性资本外流。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加息。
IMF补充说,其经济增长预期可能受到全球金融市场的重大波动拖累,从长远来看,亚洲国家无力实施结构性改革也可能是一个不利因素。该机构称,这些改革包括日本鼓励女性参与就业、中国深化国企改革和印度打破基础设施瓶颈等。
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经济学家巴德尔(Klaus Baader)表示,他认为债务规模不能再像之前那样迅速增长,步伐需放慢。但只要债务增幅与GDP增速保持一致,他认为债务规模也并非不可继续增长。
 
文章来源:观察者网
详见: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5_05_08_3188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