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作者分别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社会战略与规划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一重要论述,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推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不断前行。
多层次理解共同富裕内涵
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新时代的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即通过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通过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通过缩小区域、城乡差距实现全域性共同富裕,通过共建共治人居环境和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一是就享有主体而言,共同富裕是“全民共富”。共同富裕不是指总量富裕、平均富裕,而是全体人民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而是允许且认可富裕时序的先后性。事实上,合理的收入差距能体现劳动者能力和贡献的差别,有助于鼓励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激励水平,刺激经济持续发展。
二是就实现前提而言,共同富裕是“共创共建”。共同富裕不仅要保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人人尽力,还要让共创财富的人共享财富。因此,实现共同富裕需要进一步缩小因城乡差别、区域差别、行业差别而导致的收入差距,减少人民群众在就业创业、健康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机会不平等,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构建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的现代化社会。
三是就评价内容而言,共同富裕是“全面富裕”。共同富裕代表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五位一体高度综合协调的状态,不仅要满足人民的“物质富裕”需要,也要满足各种“精神富足”需要,如享有政治权利和依法参与政治的民主需要,参与文化活动、享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文化需要,享有公共服务、接受教育、充分就业的社会需要,享有美好宜居环境的生态需要等。
四是就长期目标而言,共同富裕是“共同致富”的能力。可持续的创富能力和协调发展的能力,才是推进、实现和维系共同富裕的推进器和导航仪。因此,共同富裕不是简单地分配财富,而是要持续提升人们创造财富的能力,加大对教育和健康的投资以赋能人力资本,加强社会组织、社会联系以赋能社会资本,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基础上,促进社会关系更加和谐健康。
五是就发展过程而言,共同富裕是“逐步共富”。共同富裕代表了人类对未来发达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美好想象,需要漫长的探索过程。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逐步实现。共富观念的确立、社会经济制度的完善、基础条件的改善、致富能力的提升、实际占有财富状况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实现共同富裕是个动态过程,需要遵循规律、逐步解决。追求共同富裕没有终点,因为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即使实现了共同富裕,经济社会发展依然还有巨大向上空间。
多视角评价地区经验
实践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检验的理论和经受得住长期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真正正确的理论。共同富裕也是如此。
浙江:四把共富“金钥匙”。浙江以其市场主体多元性、较为突出的科技创新能力、为人称道的社会治理水平为基础,在构建推进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上先行先试。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百亿帮扶致富工程”,为欠发达乡镇加快走上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道路奠定了扎实基础。总的来看,浙江有四把推进共同富裕的“金钥匙”:一是用好扬优势强弱项的辩证法,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二是用好敢破善立的改革观,在探索二次分配问题上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三是用好内外联动的开放观,坚持“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更好地发挥了窗口作用。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民生、办实事、促和谐。
江苏:“六大体系”缓解相对贫困。江苏着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坚持因地制宜探索资源开发型、资产运营型、为农服务型、异地发展型、休闲观光型“五型经济”,推动一大批经济薄弱村一跃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通过实施低收入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财政全额代缴、大病保险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无缝衔接等一系列特惠政策,逐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江苏提出的“六大体系”,即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责任体系,精准管理、因人施策的工作体系,整体帮扶、连片开发的帮扶体系,统筹整合、精准滴灌的资金管理体系,部门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支撑体系,以及考核和督查巡查体系,为解决东部地区相对贫困提供了重要经验。
广东:推动民生“七有”变“七优”。广东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要抓手,以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为重点工作,让共同富裕更可感知、可拥抱、可获得。聚焦教育强省、健康广东等重要民生领域目标,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办好社保、住房、养老等民生实事,以更高质量、更具普惠性的公共服务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同时,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全面促进社会融合,不断拓展外来人口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方法;强化依法治理,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建设高水平的平安广东、法治广东。
多维度测算共富系数
共同富裕不仅是定性的要求,而且也有定量的要求。测算共同富裕系数,必须将“共同”和“富裕”有机统一。“共同”说明富裕实现的范围,即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成果,应采用体现差异性、共享性的双维指标来评价;“富裕”用来表征全国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达到发达国家生活丰裕的程度,应采用涵盖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富足、生活环境宜居的三维指标体系来评价(详见表1)。
多领域推进共富进程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基本目标。随着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紧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个问题,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为主攻方向,多领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坚持科学衡量,树立全新“共同富裕观”。一要建立全新共同富裕观。改变以往用收入代替财富、以物质衡量财富的旧观念,将物质财富、精神追求、宜居生态等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纳入其中。从可持续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去评估人民真正享有的“财富”,搭建全面衡量共同富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二要体现中国特色。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学,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三要树立国际视野。从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互动中探讨人类面临的共同富裕课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坚持共享性增长,实现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一是注重增长。健全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指导线形成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二是注重共享。聚焦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关系民生、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推动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三是注重保障。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得到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
促进高质量就业,实现多渠道增收。一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着力提高就业匹配度和劳动参与率,关注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型劳动者、农民工等人群,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二是健全终身技能培训制度。通过持续大规模培训拓展技术工人上升通道,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和技能等级认定渠道,提高技能型人才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三是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四是多渠道增加收入。提高农民土地增值收益分享比例。创新更多适应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产品。完善小微创业者扶持政策,支持个体工商户勤劳致富。
提升再分配效果,促进共同富裕。一是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在“调高、扩中、提低”方面持续发力。二是健全直接税体系。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保护合法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遏制以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获取收入。三是调节财产存量差距。出台针对性更强的资本税和财产税相关政策,防止财产性收入差距过大。四是保持对资本适度管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约束资本的过度空转、过度流动与无序扩张,维护劳动者基本权益。
文章来源:爱思想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28511.html
原文出处:人民论坛
特别声明:“经济观察”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经济评论》编辑部的立场和观点。本刊官方网站经济观察栏目所转载的文章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扩大宣传和增进交流。若有相关网络平台和报刊杂志要求撤稿,请告知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