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观察 > 宏观经济学
胡月晓:中国谨慎避开“福利赶超”模式
发布时间:2018-01-22 16:50:56

 (作者系上海证券首席分析师)

 

经济、社会发展福利赶超的结果,必然是政府债台高筑;政府债务必然带来通胀压力和宏观风险,经济发展和宏调政策回旋余地变小。

中国2017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作为中共十九大后的首个年度经济工作会议,人们希望从此次会议中找出中国政府新时代的经济思路。从会议公告看,经济思想由保量重质转变,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由稳中求进更多地转向提高质量。笔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达到小康水平后,中国政府一直努力推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谨慎处理消费和积累之间的关系,力求避开福利赶超的发展模式。

1.由高速增长到福利赶超

中国经济发展达到小康水平后,中国政府一直努力推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谨慎处理消费和积累之间的关系,力求避开福利赶超的发展模式。

一个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通常都能集中精力搞建设。同时,经济起步阶段的社会贫富差距,通常不会太大,社会基尼系数比较合理。政府和民众比较容易为勒紧裤腰带达成共识——双方都意识到,为了美好明天,牺牲当前消费是值得的。当经济发展进入中等收入阶段,财富有相当积累时,社会的贫富差距通常会扩大;工业经济向服务业经济过渡期间,通常会带来的结构性失业增多等诸多社会发展的民生问题。保民生为成为彼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话题,甚至左右政策的因素。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已到一定高度,经济积累已到相当水平,政府亦有能力、有意愿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特别是在民选体制国家,政党为拉选票,此时往往会倾向于增加民生支出,建设超前的福利社会体系,经济发展由此进入了福利赶超阶段。

经济、社会发展福利赶超的结果,必然是政府债台高筑;政府债务持续积累,必然带来通胀压力和宏观风险的双重上升,经济发展和宏调政策的回旋余地变小。此时如果政策应对不当,比如麦金农所说的经济市场化的次序不对,过度、过早地开放了资本项目,那么经济发展就很容易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几乎每个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在经济发展停滞之前,都经历过民众普受益的福利赶超阶段。

2.如何避开福利赶超

首先,要确保民生水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作为惠民生的具体内容,社会政策要注重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对于前段时间一直倡导并作为十八大以来重要成就之一的扶贫,要求在现有标准下脱贫,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这意味着,惠民生并不是高福利。以问题导向来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为,量力而为。

其次,民生发展着重供给方式变革,而非供给水准提高。民生问题,尽管也是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明年8项重点工作之一,但究其内容看,民生领域的市场化和社会化发展,是当前的主要发力点。相对于提高既有保障水平而言,解决保障不到位的精准施策更是短期重点。

第三,坚持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民生改善,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不动摇。2017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供给侧改革仍然位于明年8项重点工作的首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2014年末提出以来,迄今已开展3年有余,并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供给侧改革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政策体系,仍将长期延续。

3. 政策如何护航经济稳中求进?

笔者认为,经济稳中求进,就是要确保经济增长不失速,这自然对政策的平稳性和延续性提出了较高要求;可以预计,2018年中国经济增速6.5-7.0,仍将是政策追求的目标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经济稳,是指增长速度的平稳,即经济增长在6.5-7.0间运行;经济进是指增长质量提高(达到政策宣称的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宏观风险下降(即实现政策宣称的不发生系统性风险)。要实现经济稳中求进,政策上就要稳中求变。按照本次经济工作会议公告,政策上的,是指宏观调控政策的基调不变——积极财政+稳健中性货币;政策上的,是指财政支出结构的改变,有(加大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有(压缩一般性支出),而货币政策上的,主要是指金融要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减少资金空转。从既有实践看,中国政府宏调政策的决心很大,即使资本市场股债双双低迷,偏紧货币政策仍得以坚持;对于政策的,市场却还没看到有大的动静!

积极财政政策和政府债务风险间的平衡,稳健货币和金融风险间的平衡,决定了财政上的积极和货币上的稳健,实际上都是高度受限的,都只能是昨日的延续。以稳货币为例,笔者预期,M2增长810,将会是2018年合意的货币增速区间!

文章来源:FT中文网

详见: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5586#adchannelID=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