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观察 > 宏观经济学
财新周刊社评:“双支柱”如何协力去杠杆
发布时间:2017-09-11 15:58:58

发表日期:2017-06-12

时至年中,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持续吃紧,“钱荒”之忧又起。金融机构将迎来严监管政策基调下的首次宏观审慎评估(MPA)季度考核。66日,央行开展4980亿元一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对冲到期量有余而呈净投放,且资金期限拉长。看似矛盾的种种举措,其实正显示央行力图发挥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双支柱”效力,维护经济稳定,有序去杠杆。

在今年2月发布的《2016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首次明确提出,探索“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的金融调控框架。相较过往货币政策只手独擎,这一调整堪称一场重大变革。货币政策继续主要针对宏观经济和总需求管理,侧重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稳定;宏观审慎政策则直接和集中作用于金融体系本身,抑制杠杆过度扩张和顺周期行为,侧重于维护金融稳定。根据宏观经济冷暖和金融机构杠杆率高低,二者松紧搭配可有多种组合,但目的均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当前,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分化,金融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加剧,二者协调配合尤为必要,也格外困难。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出现企稳之势,但基础并不稳固,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等先行指标显示实体经济或将再次下行;因此,宏观经济周期需要货币政策维持中性,不能贸然偏紧,分寸需十分精准。同时,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杠杆率仍然畸高,尤其是金融机构高杠杆运行导致资金空转,累积了较高风险。其他监管部门相继出台严监管政策,意在金融去杠杆,则要求货币政策不可偏松,否则,严监管政策效果将大打折扣。

重视宏观审慎,是国际金融监管的一大趋势,是对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痛定思痛的成果。早在2010年,央行行长周小川就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一大教训是,不能只关注单个金融机构或单个行业的风险防范,还必须从系统性角度防范金融风险。也正是在金融危机肆虐时,中国宏观审慎政策思路开始萌芽。中国的情形与他国有别。在本世纪初形成的“一行三会”分业监管格局下,“三会”监管政策侧重微观审慎,央行货币政策侧重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兼顾金融稳定。由于经济周期和金融的杠杆水平周期并不总是步调一致,货币政策发力便难免左支右绌。孤立地看,“三会”的微观审慎监管政策也许都有各自的合理性,但是,叠加之后就可能导致“合成谬误”,助燃金融风险。当前金融体系杠杆率高企,根由固然在于实体经济结构性矛盾,不过,前几年货币环境相对宽松,各监管部门为壮大分管行业而持一定放任态度,恐怕也难辞其咎。

近来的严监管可谓“亡羊补牢”之举,但是,在短期内集中出手,难免对金融机构产生共振冲击,金融市场出现应激反应,自在情理之中。避免严监管和紧货币过度叠加,才能实现稳增长、防风险双重目标。在策略上,央行需要密切关注金融体系去杠杆过程中,市场资金利率上扬对企业发债和贷款等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影响,并使货币供给满足宏观经济增长之需;同时,通过MPA考核,加强对银行行为的约束,使银行广义信贷增速与自身的资本水平相匹配。

应该承认,“双支柱”金融调控框架在中国尚属新生,宏观审慎管理的研究和探索时间较短,MPA体系自身也需不断完善,实践中应随着宏观调控需要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及时灵活调整。2016年初以来,央行相继将跨境业务风险、表外理财纳入MPA,部分房价上涨较快的城市还把房地产信贷调控纳入了MPA考核。在过去一年多的实践中,银行普遍希望提高MPA体系的透明度,制定更明确的规则以使市场主体有稳定的政策预期。此外,评估指标应进一步考虑评估对象的差异性,避免“一刀切”。对这些合理呼吁,央行自当听取。

鉴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资金关系密切,在条件成熟时,可将非银机构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目前,金融体系高杠杆的突出特点是,随着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存贷款息差收窄,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已经重构,资产规模扩张主要来自同业及投资驱动,负债端扩张对同业存单等标准化的同业融资产品的依赖显著上升。通过大量非银机构通道,将资产从表内转向表外,这不仅推高了银行自身的杠杆率,也带动了非银行金融机构杠杆率的快速上升。非银机构的负债扩张对整个金融体系流动性的影响日益重要,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隐患,显然,仅覆盖银行业的MPA已不能满足宏观审慎管理的需要。

“双支柱”金融调控框架欲充分发挥作用,其实还不能忽视“第三柱”:其他监管机构负责的微观审慎监管政策。“一行三会”监管政策出台节奏须协调配合,才能避免政策效应过度相抵消或相叠加,影响经济平稳增长和金融体系稳定。这可能是“双支柱”框架未来面对的最大挑战,惟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能根除。

文章来源:财新网;原文链接:http://opinion.caixin.com/2017-06-12/101100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