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观察 > 宏观经济学
吴金明 毛腾飞:建设“国家动力产业集聚区” 走出湖南比较优势产业“塌陷”(上)
发布时间:2017-03-30 09:04:36

(吴金明:湖南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中国动力谷国家战略课题研究组副组长;毛腾飞:中共株洲市委书记、中国动力谷国家战略课题研究组组长;王晓红:中国经济时报社社长助理、中国动力谷国家战略课题研究组秘书长)

 

  ——基于“长板理论”与竞争优势的湖南产业发展思考最近几年,受全球经济低迷和我国经济“L型”增长的影响,加上主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湖南已经出现“产业塌陷”。按照“长板理论”、基于湖南产业比较优势培育产业竞争优势的“发挥优势”理论思考,湖南走出比较优势产业“塌陷”的关键,在于选择和培育超级、巨型新比较优势产业及其集群,进而形成竞争优势产业和湖南整体优势。无论是从现有基础与条件、发展前景与潜力来看,湖南能够也可以培育成超级、巨型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产业及其集群的只能是集制造、运营服务于一体的动力产业集群,简称“动力产业群”。而培育这一超级“动力产业集群”靠湖南一省之力难以在短期内见效,需要整合全国资源,以一国之力、国省协同打造“国家动力产业集聚区”才能实现。建议国家和湖南省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搞好规划、出台政策、强化落实,把湖南长株潭衡城市群建设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动力产业集聚发展的高地、中国动力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实验田、中国动力产业军民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最近几年,湖南省和周边省域相比,特色产业发展出现了明显相反的现象:即在周边省区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崛起的同时,湖南原有特色或比较优势产业正在 “塌陷”,尽管汽车、轨道交通、“互联网+”和旅游产业增长较快,但由于体量小,难以有效替代和全面弥补传统行业的减量,经济下行难获有效阻止。如何走出“产业塌陷”?如何构建湖南产业发展新优势?这是湖南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不能回避必须解决和回答的首要问题。我们认为,无论从现有基础还是发展潜力,湖南能够阻止“产业塌陷”、避免经济继续下行的比较优势产业或“长板产业”只能是“动力产业”。因此,在湖南构筑“国家动力产业集聚区”是湖南走出“产业塌陷”、打造发展新优势、实现“经济崛起”的现实选择。

  “长板理论”、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劳伦斯·彼得(LaurenceJPeter)提出的“木桶理论”指出,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板。在管理学中经常运用这一理论来说明限制性因素: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决于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亦即短板效应原理,这个短板就是发展的制约因素。在工业化时代,这个理论的确非常有效。但进入互联网与共享经济时代,这个理论正在被“新木桶理论”亦即“长板理论”所替代。从微观管理看,今天的公司没有必要精通一切,只需要有一块足够长的长板,以及一个有“完整的桶”的意识的管理者,就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补齐自己的短板。从心理学上看,人爱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别人眼前;营销学也是抓住这点,把自己产品独特的优点显现出来。所以在心理学和营销学上,人们都是倾向于把我们最优秀的东西表现出来。这里说的最好最优就是我们要讲的长板优势。人是通过行为表现其优点,企业通过产品张扬其优势,区域发展更是通过特色优势产业彰显其竞争优势。在个人或企业的成长或区域的发展过程中,从营销的原点出发,要经历一个确立优势、打造品牌、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长板的不断确立、发展、提高、变化,带动整体的全面进步。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该辩证地看待长板问题。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不管是谁想要锥处囊中,突出自己,都要先确立自己的长板(比较优势),这是你能够被人认识的首要条件,也是区域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

  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相互依存,比较优势认为一国竞争力来源于各种生产要素的比较利益,而竞争优势认为一国竞争力来源于产业或企业内部的效率和创新。竞争优势是比较优势的拓展和深化。在一国或区域经济发展中,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同时发挥作用。任何国家或区域不可能在全部产业中都具有竞争优势,竞争优势也不可能完全消除和替代所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一国或区域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往往易于形成较强的国际国内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比较优势发展的必然要求,竞争优势的取得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情况循序渐进,选择已经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或产业进一步拓展竞争优势要比培育完全没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或产业更可行、成本更低。一国或区域产业的比较优势最终要通过竞争优势体现出来,非常缺乏比较优势的产业往往难以形成和保持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理论无论从内容还是从逻辑上说都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深化。如竞争优势理论中的要素条件包括自然因素和推进要素,HO的要素禀赋理论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强调了自然资源禀赋对比较优势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的新贸易理论在HO理论框架上引入人力资源、技术等高级要素扩展了比较优势的理论。当然,内生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都关注知识和技术创新、规模经济对贸易的影响。比较优势理论是经济学范畴,强调全球角度、产业之间的贸易,基于完全市场竞争假设,更关注价格机制——“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竞争优势理论是管理学范畴,考虑一国之内区域之间、产业内贸易,基于不完全竞争市场假设,侧重非价格竞争和创新促进等企业、产业和政府组织等“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区域经济发展的最核心战略是发挥优势战略,而发挥优势的一般逻辑是:依据“长板理论”,树立选择“长板”、做长“长板”和经营“长板”的理念,按照“比较优势”选准区域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按照“竞争优势理论”着力培育已选且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产业竞争优势,然后在此基础上培育区域整体竞争优势。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凡是说得起“发挥优势”的,一般是自己现存的有某项或某几项优势,但是只发挥现有优势对区域发展来说是有局限的,只有不断地通过现有优势的发挥和采取其他措施得到新的优势,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上风,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要发挥整体优势。前述不管说的长板还是短板,它们都只是整体中的一个部分。就一个区域发展战略来说,长板不可缺,整体优势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说的这个整体不是简单的部分之和,无论是单靠技术优势还是单靠营销优势,无论是单靠资源优势还是单靠资金优势,无论是单靠价格优势还是单靠质量优势,都不足以形成强大的竞争力,要想在竞争中取胜,非得拥有由核心优势与多项附属优势构成的整体优势不可,即获得整体效果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讲,区域胜出靠的是优势的竞争,是优势质量与数量的竞争,结果是整体优势的竞争。

  湖南原有比较优势产业正在“塌陷”

  一方面,通过近几年的培育,湖南周边省区比较优势产业不断壮大,不少正在形成各省区的竞争优势产业,甚至正逐步转变成省区的整体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北面看,武汉“光谷”规模化崛起。自1999年至今,凭借科技与经济的政策扶持,发展势头迅猛,已经历8次扩容,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光谷”。2015年,东湖高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企业总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0062亿元,同比增长18%,是20102926亿元的344倍。在科技部发布的115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实力排名中,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排名第三,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在全国高新区居第二位。目前,光谷作为武汉经济发展的牵头羊,超越武昌,为武汉GDP贡献将近70%。

  西面看,贵州“大数据产业”占得先机。目前,贵州大数据信息产业工商注册企业已达17万家,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华为、富士康、腾讯数据中心已经入驻,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国家质检总局等国家多部门相关数据已明确存储贵州,阿里巴巴、富士康、百度、高通、惠普、IBM200多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和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落户贵州。涉及电子政务、工业、交通、环保等多个领域,细分41个应用系统,集聚5G数据量,可承载机架数134万个,可安装服务器158万台,互联网出省带宽能力达3240Gbps2015,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比2014年增长377%;2017年将初步形成大数据全产业链,带动产业规模达3000亿元;到2020,基本建成中国南方数据中心基地,产业链产值突破千亿元,带动产业规模达4500亿元。

  东面看,江西航空产业来势迅猛。江西是我国直升机、教练机研制生产的核心基地,教练机和直升机生产分别占全国的90%和85%以上,国产大型客机C919大飞机14以上的机身由江西制造。目前,江西已成为中国航空工业教练机、强击机、无人机、通用飞机以及直升机的研发和制造基地,现有洪都、昌飞等5家整机制造企业和34家配套企业,具有洪都、昌河飞机、602研究所、650研究所和南昌航空大学等航空生产、研究和人才培养单位,在航空产业配套、人才储备、技术储备、航空产品先进制造和总装总成能力具有明显优势,航空制造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2014年,江西航空产业营业收入390亿元,2015年突破了500亿元,预计到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800亿元,到2020年,奖实现1400亿元。

  南面看,广东经济体量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先全国。2016年上半年,广东服务业占GDP比重达521%,其中,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619%;先进制造业完成增加值693741亿元,增长96%,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88%;高技术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86563亿元,增长11%,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72%。特别是电商驱动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广东已成为国内电子商务第一大省,网络零售用户交易额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在移动电子商务的推动下,以美的、格力等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和品牌商还将电商大数据作为其设计、生产和销售整体产业链中的重要参考因素,为广东制造业提升行业竞争力增加了砝码。2016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578万亿元,增长5%;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83213亿元,同比增长138%;民间投资859107亿元,增长196%,占整体投资的比重为631%,对整体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900%。

  另一方面,与上述省区情况刚好相反,最近几年,受全球经济低迷和我国经济“L型”增长的影响,加上主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湖南原有比较优势产业正在出现“塌陷”,体现在以下方面。

  产业规模最大的工程机械行业大幅下滑,依然处于严冬。自2012年以来,工程机械行业全省市场订单和主要产品产量不断下滑,到2015年,主要产品的订单基本上减少一半。以长沙工程机械为例,2015年起重机4899万吨,比上年减产339%;挖掘、铲运机218万台,比上年减产243%;混凝土搅拌机406万台,比上年减产69%;碾压机2266台,比上年减产36%。甚至连汽车也只达2331万辆,比2014年减产175%;水泥116689万吨,比上年减产181%。

  税收规模最大的卷烟工业,2015年开始下滑,高端卷烟库存量增加,2016111月份出现断崖式下跌。

  2016年粮食播种面积开始缩小,农业机械购置出现首次下滑,种种迹象表明,我省经济稳定的另一根支柱——农业的下滑已经开始。

  有色行业大幅下行。自2012年以来,有色金属行业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求低迷、价格持续下跌、美元指数走强等不利因素影响,行业景气度持续低迷,有色产业经历了近几年来最为艰难的一年。2014年四季度,湖南省有色金属行业景气指数为424%,较三季度和2013年同期分别回落3624个百分点,创近6年的最低值;2015年我省有色行业全年又创新低,2016111月份,一半以上的有色金属企业关停。其中,产品需求、产品价格、企业融资、盈利等指数均大幅回落,表明企业生产经营形势较为困难。上述四大支柱产业的下滑动摇了湖南比较优势产业的根基。此外,煤炭行业大幅退出,钢铁行业进入重组,化工行业增长乏力;尽管汽车、轨道交通、“互联网+”和旅游产业增长较快,但由于体量小,难以有效替代和全面弥补原有比较优势行业的减量,经济下行难获有效阻止,同周边省区已有比较优势产业正在转向竞争优势产业的现实相比,我省已有比较优势产业已经出现“产业塌陷”。

  加快培育比较优势新产业,着力打造湖南竞争新优势

  基于“长板理论”的理念和“发挥优势”的逻辑,湖南走出已有比较优势产业 “塌陷”的关键,就在于选准、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产业,并将其打造成竞争优势产业进而形成全省的整体优势。根据我们的研究,无论是从发展前景与潜力来分析,还是从发展基础与条件来诊断,湖南具有比较优势的新产业也最易形成产业竞争优势和全省整体优势的产业是“动力产业”。动力产业有不同的讨论口径,其中,“宽口径”的动力产业包含交通运输装备制造、能源装备制造和智能电网装备制造产业等;“中口径”的动力产业主要指交通运输(含特种车辆)装备制造产业;“窄口径”的动力产业特指发动机产业。本文采用的是“宽口径”的动力产业,包含动力制造在内的全部交通运输装备(含位移性工程机械等)制造业及其关联材料、能源制备产业,是涉及材料制备、能源制备(含智能电网等)和动力制备的全链条集成和动力产业相关的人、财、物、知识、技术、平台、政策(体制机制)等全要素的聚合,具体构成包括以下五个制造及其运营服务产业群:动力装备制造运营服务群、新能源装备制造运营服务群、智能电网装备制造运营服务群、材料制备制造运营服务产业群、信息技术和北斗导航制备制造运营服务产业群。

  1.符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战略的要求

  其一,动力产业的重大突破与创新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内容与重大目标之一。例如,按照《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到2020年轨道交通装备研发能力和主导产品达到全球先进水平,行业销售产值超过6500亿元,境外业务比重超过30%,服务业比重超过15%,重点产品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到2025年,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形成完善的、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体系,主要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境外业务占比达到40%,服务业占比超过20%,主导国际标准修订,建成全球领先的现代化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体系,占据全球产业链的高端。依据 《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和《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 20162030年)》,到2025年基本形成能源重大技术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通用基础装备、关键零部件和材料制备配套等专业化合理分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2030年进入世界能源技术强国行列。遵循 《关于推进 “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能源和信息深度融合,发展分布式能源、储能和电动汽车应用、智慧用能和增值服务、绿色能源灵活交易、能源大数据服务应用等新模式和新业态。推动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标准、模式的国际应用和合作。20162018年,着力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能源互联网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92025年,着力推进能源互联网多元化、规模化发展,初步建成能源互联网产业体系,成为经济增长重要驱动力。综上所述,我国已进入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期和推进动力集成产业创新与突破的机遇期,为建设 “国家动力产业集聚区”明确了方向、目标、重点和路径。

 

文章来源:和讯网

详见:http://opinion.hexun.com/2017-01-23/187902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