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为作者在中外企业文化2016南宁峰会上的讲话摘要)
在与世界共同迈进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特殊时期,国企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和深水区,国企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创新拥抱未来,以改革激发活力,共同承担历史使命和文化责任,大力推进文化强企,合力同行创新共赢,加快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创新,推进中国制造智能转型,顺利迎接和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
国企发挥顶梁柱作用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现代工业体系,在世界制造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高速铁路、特高压输变电、移动通信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面向未来,国企不仅需要,而且一定要办好,要坚定不移地做强做优做大。企业强则国家强。在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作为国之重器的国企尤其是中央企业发挥着顶梁柱作用。据2016年《财富》杂志发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我国有110家企业入列,其中83家是国企,50家中央企业,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同时,在科技投入研发和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仅2015年度就有44家中央企业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86项,占总数34%,技术发明一等奖和科技进步特等奖全部由中央企业包揽,科技进步一等奖占总数41%,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技术发明二等奖均占总数三分之一。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与最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比如,在世界500强分布的53个行业中,我国只有3家中央企业排名行业第一,而美国有29家企业,占54.7%,处于绝对优势。从总体上看,由于总体质量水平不高、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和核心竞争力不强等原因,致使我国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中国制造2025》指明方向
发源于西方国家并由其主导的前三次工业革命,分别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和信息化(自动化),中国只是“追赶者”。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跟不上的人必将成为落伍者。今天已经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以智能化、信息化为核心,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通讯等前沿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必将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前所未有的动力,彻底改变传统生产生活方式,重塑未来经济格局。总书记习近平指出,“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先后发布中国版“工业4.0”规划《中国制造2025》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重大部署,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三步走”战略,加强“+互联网”建设,加强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十三五”期间,创新发展将越来越成为世界共识,依靠创新寻找发展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加速推进创新驱动和创新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以创新谋发展,实现新突破,才能顺应发展潮流,把握发展主动权。
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使命光荣,任重道远。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要历史机遇,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应对,超前谋划,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依据“十三五”发展规划,大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体系和支撑体系的建设。
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积极参与“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人的发展为支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行动计划,打造发展新引擎,有效带动社会创新创业,强化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提高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和创新活力。
树立“新理念”、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做好迎接和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准备,让新动能逐步挑起大梁,旧动能不断焕发生机。加强以互联网承载的新技术融合,加强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现工厂智能化,推动中国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顺利实现“中国制造2025”。
占领文化发展制高点
在一定意义上说,国与国之间竞争归根结底还是文化的竞争。文化兴国,文化强国。要建成强大国家,必须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作为支撑。可以说,谁占据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而综合国力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世界知名企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不仅是产品的成功,还源于文化的成功。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不仅给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通过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展示企业文化和精神魅力,实现价值观的对外传播和渗透,彰显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同样,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和制胜法宝,也是保持企业基业长青的关键因素。实践证明,世界知名企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竞争中取得成功,不仅是产品的成功,还源于文化的成功。《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指出,“要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因此,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要想做强做优做大,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领者和主力军,真正跻身于世界一流企业行列,就必须坚持文化正确,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主动占领科技和文化制高点。
建设中国特色企业文化体系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凝聚力、推动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流的企业必定有一流的企业文化来支撑。21世纪的今天,由文化引领价值管理已经成为管理模式创新当中的新常态、新境界、新高度。打造企业文化的过程就是企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企业文化作为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实现企业发展战略、促进企业科学发展、提升企业综合素质、塑造企业品牌形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形势越复杂,越要看清、把握好企业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改革越深入,任务越艰巨,越要注重发挥好企业文化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今后一段时期,应当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和时代精神,既要唤醒传统文化之魅,又要赋予其现代化之魂,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深化价值理念体系建设,提升企业文化内涵,建设独具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二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始终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大局,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规划和制度,持续扩大覆盖面,增强企业凝聚力,塑造企业良好形象,提升企业品牌力和影响力。
三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以更大政治勇气和智慧,大力发扬企业家精神,激发人才的创新和知识价值,以文化创新推动企业战略转型,积极感知新文化现象,从文化角度深入研究把握规律,认真研究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行为、习惯和变化,努力探索如何开展“互联网+企业文化建设”行动,积极推进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变革,支持和发展文化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增加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四要大力传承弘扬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石油精神等国企精神,综合运用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等载体和手段,用数字、故事和全媒体讲好国企故事,加强文化沟通和融合,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为深化国企改革、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力量,着力打造“大国工匠”和知名系列品牌。
五要切实履行国企文化责任,建立健全保障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国企文化引领和价值引领。国企在主动融入全球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项目中,要做履行社会责任的模范,发挥好表率作用,树立国有企业的良好形象,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
文章来源:和讯网
详见:http://opinion.hexun.com/2016-12-06/187216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