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观察 > 微观经济学
扩大消费应从内因着手
发布时间:2017-01-05 10:18:29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由高速转为中高速,投资、出口拉动作用逐渐式微。此时,对于“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倚重就越来越大。

  根据商务部数据,今年前8个月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3%;今年上半年,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增强,同比提高13.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4%。

  决策层也越来越重视消费对于经济的作用。101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的政策措施,旨在以改革创新增加消费领域特别是服务领域有效供给、补上短板,以期改善民生、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品质提升,支撑经济转型升级。

  的确,虽然从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在出口、投资增长萎缩之际,消费每年都有10%左右的增速,但由于各类因素制约,消费的作用似乎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以改革和创新消减制约因素,扩大国内消费,甚至带动经济转型升级,是中国经济前行的方向。

  首先,居民收入分配制度不甚合理。当前,中国不仅在一次分配中存在对中低收入者的制度性不公,而且在税收等二次分配环节,公平原则也没有能很好体现。以迫在眉睫的个税改革为例,一直未能破冰,而个人所得税因沦为“工薪阶层税”而广受质疑;同时,教育、住房、医疗在居民支出中占比偏高,甚至让民众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近期暴涨的大城市房价,令购房者供房压力大增即是其例,抑制了其他领域的消费需求。

  其次是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社会保障旨在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然而,目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保障水平低以及保障面较窄的现状仍未根本改观,农村养老制度不健全。保障缺失较为严重地影响了居民的即期消费,降低了居民的消费倾向和消费水平。

  再者,要提高国内产品供给质量。随着国内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能力的增长,民众对于商品质量和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但国内一些产业产品质量和档次尚难以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游客在境外消费约1.2万亿元,且2005年至2014年境外消费年平均增长率为25.2%。无疑,居民境外消费主要是高质量和高品质的商品。

  因此,应提高供给质量,改善供给结构,提升产品供给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比如,推动制造业升级,将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进行个性化设计、柔性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标准,逐步将中高端消费品质量标准提升至与发达国家一致,同时强化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在营销战略、售后服务及物流配送等方面提供保障,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满意的产品。

  此外,须完善产品质量保障体系。近年来,国内产品质量问题屡屡成为公众关注焦点,亟须完善质量监督体系、强化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提升公众对国产商品质量的信心。如出台较为全面的产品质量监督制度,强化法治监督和惩罚力度,包括完善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体系,构建联合监管机制,覆盖市场监管和质量认证程序中存在的管理“空白”等。

  换言之,欲切实扩大国内消费,除了常规的破除消费体制机制障碍、加大供给等举措外,从目前制约消费的内因出发,亟须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和提升国内产品质量等方面发力。

 

文章来源:和讯网

详见:http://opinion.hexun.com/2016-10-17/186442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