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知名经济学家)
房地产的强大吸附力已经令其他行业近乎“寸草不生”,透支了实体经济的生长力。
壳资源再度受到热炒,其实不像有些人认为的是“回光返照”,而是与近期监管层有关注册制以及战略新兴板的表态有关。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曾表态“注册制不可单兵突击”一度被市场认为是注册制推出可能会延后。与此同时,“十三五”规划草案中删除“设立战略新兴产业板”,也被市场解读为是战略新兴板将暂缓推出,尤其近期证监会做出的“设立战略新兴产业板的具体问题,还要做深入研究论证”的表态,让战略新兴板的暂缓推出预期更为强烈。
就目前而言,有些公司存在借壳上市的强烈需求,因此壳资源依然可以制造暴富,资本市场对壳资源的炒作也会继续情有独钟。
不过,在A股市场,无重大瑕疵、较为干净的壳资源已经很少了。未来,随着发行端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退市制度的严格执行,壳资源的性价比将越来越低,通常情况下,发行人会更加青睐直接排队上市,而非选择借壳上市。审核的标准都是一样的,但壳资源将给借壳方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诸如被立案调查等,都可能导致借壳失败。
长期来看,注册制的出台将弱化壳资源价值。在注册制之下,只要符合证券法规定条件的公司就可以自行IPO,只要按规定备案即可。在这种情况下,壳资源将不再宝贵,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上市公司为保壳而战,这些“壳”最终会逐步被市场淘汰。
短期内,壳资源仍然具备一定的价值,例如中概股的回归可能都会把希望寄托于此。相较于A股壳资源,新三板恐怕不会被积极“拥抱”,原因是新三板的流动性以及估值较差,中概股回归公司或首选借壳主板上市。注册制缓行,又导致期待政策开放后上市的企业需要重新排队IPO,这将无法预估时间成本,不排除部分企业也拟考虑更为直接的借壳上市。需求提升,自然壳资源的价值也会水涨船高,部分敏感资金趁势潜入不足为奇。
一般而言,一些业绩较差的有可能成为壳资源的A股公司,均会因较高的借壳预期而受到追捧而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这是因为具有被借壳预期的上市公司在股市属于稀缺资源,稀缺性是导致其股价上涨的重要因素。此外,被借壳的上市公司,在被注入新的资产之后,也可能因为盈利情况改善而引起资本市场对其重新估值,从而带来股价大幅度上涨。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可以考虑配置一些相关的概念股,但不建议押上过多身家,毕竟不确定性较大。
相较于IPO,借壳上市最大的优点就是可省去较高的时间成本,加上方案中可配套募资环节,效果与IPO募资几乎没有任何差异。因此不难看出,时间成本一般是买家选择通过借壳上市的主要因素,商场如战场,“快”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优势。买家选择借壳上市前,会尽量寻找因经营困难而具有很强卖壳意愿的、股权结构相对简单的主板、中小板类壳资源股。
此外,今年以来,资本市场还有一个特殊的国企壳资源现象,如近期多家国企壳资源公开征集受让方便是一例。总体而言,受供给需求两方共振影响,国企壳资源正在走俏,未来国有企业卖壳解忧的现象或会愈演愈烈。而在历史上,国企“壳”在资本运作方面往往处于被动。
需要注意的是,国企卖壳现象与资本市场常见的重大资产重组的形式有较大的区别:国企卖壳一般是先将控股权出让给市场,然后再由民营资本等第三方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进行重组。显而易见,这样做会让交易效率大大提高。
从今年中央和地方政策趋势来看,国企改革有望在近期加速落地。可以预见,2016年或是国企壳资源资本运作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
文章来源:和讯网
详见:http://opinion.hexun.com/2016-04-16/183349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