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智库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的制造业供应链不仅面临外部竞争压力,还受到自身债务风险牵绊,处于内外合击的不利局面,债务问题可能成为压垮中国制造业最后一根“稻草”。国家制定货币和金融政策,必须对此慎重加以考虑,毕竟制造业仍是中国当前的立国之本。这篇报告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债务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约束之一。据彭博统计数据,截至6月底,中国企业和家庭的未偿还贷款占GDP的比例为207%,远远超过2008年的125%。其中,企业债务最为棘手。有数据显示,中国非金融企业的债务规模(剔除地方政府融资工具债务)总计人民币77.9万亿元,相当于GDP的122.3%,显著高于大部分国家的水平(韩国为105%,日本为101%,美国为67%)。特别是2009年以来,中国企业的债务急剧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5%。
实体企业债高企带来的风险已经威胁到全球供应链的安全。英国皇家采购和供应学会(CIPS)的一份新报告称,中国面临问题的债务市场正在日益成为全球供应链的一个威胁。CIPS经济学家格伦说,一旦中国央行采取行动收紧债务市场,不管是通过货币政策还是允许更多借贷人违约,与中国存在业务往来的公司可能会发现他们的供应商在一夜之间陷入混乱。
为了规避中国债务对供应链产生的风险,CIPS指出西方企业应当加快准备替代方案。因为随着信贷收紧,它们供应链深层的中国小型制造商面临压力,这类企业通常财务不甚透明,可以只与其他中资供应商打交道,所以西方企业监控起来更加困难。如果这些小型制造商倒闭,面向供应链上游企业的供应可能中断。为此,CIPS提出在中国经营业务的企业加强与当地供应商的沟通,准备好供应链中各级供应商的替代选择。这样如果一家供应企业倒闭,则可以迅速启用另一家供应商。
英国皇家采购和供应学会的上述警示,向我们提示了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另一重风险。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团队曾指出:近年来,虽然中国劳动力成本提升,但是相对于东南亚和印度等国家,中国仍然拥有一流的基础设施以及门类齐全、配套完备的供应商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成为稳定中国制造业的“蓄水池”。
但是,中国的供应链体系正面临前后夹击。一方面人力成本敏感的制造业环节迁往工资更低的国家。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的新投资开始流向东盟、印度及其他地区。这将提升这些新兴市场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另一方面,随着信息网络、自动化和3D打印等技术的突破,全球供应链的制造环节有可能重回发达国家,以发挥其人力资本水平高、靠近消费市场等优势。
中国的制造业供应链,如果在面临外部冲击的同时,因为自身的债务问题“自废武功”,则会“雪上加霜”。也就是说一旦企业债务链条断裂,形成系统性风险,将导致中国制造业企业整体坍塌。这将会倒逼全球供应链替代进程加速,使得跨国企业加快向东盟、印度乃至墨西哥等国家的转移步伐,以寻求更为稳定的供应链环节。虽然这在短期内会对世界经济产生一定影响,但是一旦全球供应链重新稳定,中国制造业将被排除在新的制造业供应链体系之中。毫无疑问,这种后果将是严重的。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中国的制造业供应链不仅面临外部竞争压力,还受到自身债务风险牵绊,处于内外合击的不利局面,债务问题可能成为压垮中国制造业最后一根“稻草”。国家制定货币和金融政策,必须对此慎重加以考虑,毕竟制造业仍是中国当前的立国之本。
文章来源:和讯网
详见:http://opinion.hexun.com/2015-12-18/181268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