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赵翠萍:以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粮食核心区建设
发布时间:2017-03-30 09:31:06

作者简介:赵翠萍,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加快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其实质是“以有效对接市场为取向、以提升农业供给质量为核心、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优化调整结构为手段”的综合性改革,根本上要依赖于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面对中央提出的改革要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三条基本原则,河南加快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任务艰巨、使命重大。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三个不同层面

调优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河南的结构性调整首先要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稳定小麦种植,重点发展豫北和豫南的强筋弱筋小麦;适当调减玉米种植,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鲜食玉米;扩大粮改饲试点范围,加快优质花生、芝麻、双低油菜、油牡丹等特色油料作物生产,扩大标准化蔬菜、林果等特色农产品生产。本着“因地制宜,因品施策”的原则促进杂粮杂豆、食用菌、中药材等优势产区的产业提档升级,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调好以种养为主的大农业生产结构。按照我省2017年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在农林牧渔四业同步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种养结构,要着力从大宗普通农产品转向发展“四优”产品,即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和优质瓜果。要以“四优”产品为核心、以“三区”建设为抓手,进一步优化我省农产品区域布局,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鼓励优势产区明确优质果蔬、园艺产品、畜产品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定位,并在此基础上着力建设粮食、棉花、油料、畜牧等11类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逐步推进生产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

调顺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河南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应立足“大农业、全产业链”视角,纵向来看,应表现为以优质粮食、特色园艺、现代畜牧等优质种养业的产中环节为基础,以储藏、加工、营销、贸易为支撑的完整产业体系;横向来看,应表现为以人文回归、假日休闲、农事体验、旅游观光等为主题的多功能农业比重的逐渐提高;区域来看,应表现为农业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新业态的不断出现。由此,更高层面的调整应基于多功能视角拓宽产业视野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应基于价值链视角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以主食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应着力探索以电子商务为引领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应依托我省新蔡、固始等7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探索重构农产品商业模式,助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从供给侧发力重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以四大基础性工程发力河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改革并非直接作用于经济本身,而是重在改善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条件,更多考虑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可持续的生产效率提高,要求配套的政策应具有基础性意义。供给侧改革发展战略下,政府的首要作用是在于为供给主体创造有利于改进技术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制度环境和发展平台。由此,河南推进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以四大基础性工程为依托稳步推进。

高标准良田“百千万”建设工程。作为粮食大省,当前河南农业资源数量的不足和质量的下降已进入硬约束阶段,面临局域性土壤退化、耕层变浅、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突出短板仍然是以农田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因此,弥补农业薄弱环节,首先要着力加强高标准良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努力改善项目区内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持续推进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吨粮田建设,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其次是以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为依托,全面开展农田林网、农村路网、以优良新品种选育为重点的粮食丰产科技创新、以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为引领的农业机械化耕作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化培育工程。高效率高质量的农业供给体系不仅取决于生产环节的质量和效率,更取决于产业链上各环节之间的协同与耦合。农业产业的集群式发展,不仅有利于提升农业加工业本身,而且有助于高效整合上下游产业从而促进三产融合发展。进一步强化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应着力配合我省发展强筋和弱筋麦的区域布局,在豫北、豫南推进小麦产业集群建设,在面粉、方便面、挂面、面制速冻食品基础上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引导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产销模式,强化企业在集群内的辐射带动效应,逐步打破小麦等主粮生产中存在的数量型供给、初级型供给、同质化严重等顽固问题,引导主粮产业逐步走向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的良性阶段。

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破除供给抑制、释放有效需求是成功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中高收入家庭向城郊地区的迁移,休闲农业已成为供需错位的关键领域,生态绿色、农事体验农业等新业态也由此成为此轮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方向。河南进一步推进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可以把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作为人文回归、休闲观光等农业新型业态的重点区域。都市生态农业一方面是供给侧结构调整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也是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可以通过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建设一批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一批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粮食领域大数据创新工程。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主要面临两个难题:一是激励机制的扭曲,二是信息的扭曲。基于大数据形成的准确、及时、深度信息专报有助于避免信息扭曲,有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精准性和前瞻性,真正彰显政府的服务职能而非事后管理。比如,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和可视化可以实现对粮食的无间断监管。另外,大数据可以优化创新供给环境,为创新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为农业和粮食新业态提供支撑。比如,有助于培育发展新型粮食经营业态,支持粮食经营企业创新营销方式,有助于粮食企业选择更优运营方式,有效拓宽粮食营销渠道等。作为粮食大省,河南应借助建设国家级大数据综合实验区的契机,大力推进实施粮食领域大数据创新工程,以粮食大数据建设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文章来源:光明网

详见:http://theory.gmw.cn/2017-03/08/content_23917627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