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刘淄川:国际油价暴跌的喜与悲
发布时间:2015-01-27 16:16:57

 

导语:油价下跌影响的“两面性”正在逐渐显露出来,就像暴跌的开始没有人预测到一样,故事的结局也无法预言。
21世纪的世界一直生活在对能源枯竭的恐惧之中,能源危机被视为人类最重大的生存危机,描绘“最后一桶油”的末日预言型书籍多年来一直流行。在此背景下,近几个月里国际油价的暴跌显得有些“违和”。
早在今年年初的时候,评论家还煞有介事地分析说,世界将长期生活在高油价阴影的笼罩之下,油价的长期变化趋势只能是上涨。但是突然之间,市场上就仿佛充溢着廉价的石油,它不仅改变不同人的生活,还将给国际关系带来深刻的变化。
油价为何下跌?
在过去一周里,国际油价继续其“跌跌不休”的态势。据统计,从6月以来,国际油价累计下跌了40%,“一泻千里”的油价不断创下新的记录。而就像没有人预言2008年的金融危机一样,也几乎没有主流经济学家预估到油价的这场暴跌。
的确,从某种意义上说,油价的暴跌是非常反直觉的。今年以来,从乌克兰危机到“伊斯兰国”在伊拉克的崛起,一系列的国际地缘政治冲突接踵而至,而在一个变得更不安全的世界里,油价的变动趋势本来应是上涨。而油价之所以反在下跌,一个原因是,虽然伊拉克、利比亚等地喧嚣不断,但这些冲突对石油产量的冲击非常有限,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一次,经济逻辑胜过了国际政治的逻辑。
毫无疑问,油价的涨跌首先要遵守供给与需求变化的法则,受市场“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今年以来,在美国页岩油气革命的推动下,石油供给出现了出人意料的增长,而伴随着全球经济的低迷,石油需求萎靡不振。事实上,油价的这一轮暴跌的直接导火索之一,就是国际能源署在10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中下调了对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预测。
在油价暴跌刚开始的时候,因为俄罗斯、委内瑞拉、伊朗等与西方不睦的国家遭受的打击最重,所以一时“阴谋论”的说法也在流行。但是应该说,油价的突然暴跌是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的,不可能是操纵的结果。而且,美国也不是油价下跌的纯受益者,因为油价暴跌严重打击了美国页岩油气企业的股价,更重要的是或将导致对该领域长期投资的减弱,对美国的新能源产业是不利的。“阴谋论”夸大了油价在国际关系中的角色,也夸大了政府对油价的操控能力,基本上是无稽之谈。
事实上,油价变动与其说是美国与俄罗斯的博弈,不如说是中东与北美两个重要产油区的博弈。通常在油价下跌时期,中东产油国会削减产量,以弥补财政收入的损失,然而这一次,沙特、科威特等国家似乎愿意承受一段时期的低油价,目的是维持当前的市场份额,并以低油价来逼迫美国页岩油产业减少投资,从而打击这个潜在的竞争者。
在11月底,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会议决定维持每日3000万桶的配额上限,不减产,这直接造成了油价在12月的又一轮加速下跌。而据估计,美国大部分页岩油企业的盈亏平衡线在60美元—90美元之间,而且作为新兴产业,美国页岩油企业高度依赖新资金与技术投入以及债务融资,油价下跌将会破坏其盈利前景,进而影响其长期投资。但同时也由于这一逻辑,油价变化也可能带有自发的趋稳机制,不可能一直下跌,而是将在触及一定的底线之后反弹。
输家与赢家
虽然经济学家对油价下跌是否是利好的判断还不一致,但总体来看,世界经济和全球的消费者都是油价下跌的赢家。油价降低意味着从石油生产国向进口国、消费者的一场财富转移,可以降低消费者的能源开支,而在开支降低之后,消费者就可以将消费用于其他方面,这对于提高总需求和应对经济低迷是有利的。另一方面,油价下跌还可以提升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增强投资和消费的愿望,帮助各国应对金融危机之后投资乏力、需求不足的难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中国、印度、印尼等石油进口大国都应是可以从油价暴跌中获益的。低油价不仅仅意味着石油进口花费的减少,与此同时,它也降低了推进能源价格机制改革的阻力,扩宽了改革的空间。比如,印度近期削减了燃油补贴,由此节省了财政支出,增强了经济效率,而中国也利用时机两次上调了成品油消费税,试图以此来调节人们的用车行为,从而促进环保等目标的实现。如果低油价长期持续,各国的能源定价机制改革也将迎来良机。
不过有人欢喜就有人愁,油价下跌让产油国就倍感头疼,尤其是俄罗斯、委内瑞拉等财政严重依赖石油收入的国家,目前就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从本世纪初以来,普京在俄罗斯长期执政的基础就是高油价。尽管普京的长期在位不免会造成俄罗斯国内的一些不满,但由于俄罗斯人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
普京的支持率一直保持高位,反对普京的人在政治上始终处于边缘地带。凭借国内的高支持率,普京也不惮于在克里米亚问题上和西方对抗,而且他相信高能源价格和俄罗斯的供应国地位,将最终迫使西方低头,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主权。但现在,油价的下跌很可能让普京的政治算计落空。
过去一周,受西方制裁和油价下跌的双重打击,卢布汇率急剧贬值。从今年初以来卢布汇率已经累计贬值50%以上。12月15日,卢布汇率单日下跌11%,12月16日,俄罗斯央行大举将基准利率从10.5%上调到17%,但仍未能阻止卢布继续下跌。对俄罗斯来说,“屋漏偏逢连阴雨”的是,奥巴马政府预计会对俄罗斯追加一轮制裁措施。在此情况下,俄罗斯可能面临国际支付问题,加上国内通胀上升风险,有可能演变为全面危机。不能忘记的是,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就是卢布的大幅贬值,最终导致政府宣布对国债违约。
目前仍可慰藉的是,俄罗斯的财政与外汇储备状况要比1998年叶利钦在位的时候好得多,俄罗斯目前拥有超过4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如果汇率贬值旷日持久,俄罗斯央行的干预行动也可能让外汇储备耗竭,值得注意的是普京将采取何种应对之策。结束汇率自由浮动、实行资本管制也许是一个办法,但是这也可能进一步打击投资者对卢布的信心,引爆全面危机,这是俄罗斯决策者不得不慎重考虑的。
又一场“石油冲击”?
2014年已经走到了最后十天,又是总结的时刻,不出意外的话,油价暴跌会被归为今年全球经济领域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同时,油价一直是影响全球地缘政治的重要变量,而这一轮油价变化的影响至今还没有完全显现。
在历史上,许多“石油冲击”都给国际政治经济带来了剧烈变化,影响最重大的一次,也许是1973-1974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中东阿拉伯国家因抗议美国支持以色列而实施石油禁运,导致油价飙涨,这是西方战后繁荣时代终结的重要刺激因素之一。而今年,油价的剧烈下跌,或许也意味着一种反方向的“石油冲击”。
在这一轮油价下跌刚开始的时候,乐观情绪占了上风,尤其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和石油进口国来说,油价下跌被视为一场减税或者量化宽松。但近期的一些事态发展,让人们意识到低油价的影响并不全是正面的,油价下跌是一柄双刃剑,“灾难预言者”的声音重新抬头。
最迫在眉睫的是,低油价给俄罗斯等国带来的困境,也许会传染到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受卢布汇率动荡的刺激,投资者会对新兴市场国家产生更强的风险意识,这将导致资金从这些国家流出,转向德国、美国等避风港。近期,土耳其里拉、巴西雷亚尔和印尼盾都出现大幅贬值。除此之外,本来被认为从油价下跌中获益的国家也出现货币贬值,印度卢比跌至11月来新低。与此同时,美联储正在讨论加息,市场预计加息可能在明年初发生。在此背景下,美元持续升值,而这也助长了以美元计价的油价的下跌。美元升值将给新兴市场国家带来多重影响,会使国际资本加速流回美国,同时以美元计价的债务上升,加剧债务压力。
虽然放在乌克兰冲突的框架中看,普京遭遇困境或许是西方所喜闻乐见的,然而,如果这演化为一场新兴市场国家的普遍危机,却是不符合西方利益的。世界已经变得太小,不能忘记的是,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也最终传导到了西方。而且长远来看,经济困难可能会让俄罗斯政治变得更加保守,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上升,民主化和现代化进程遭受挫折,这和“冷战”之后西方所寄望于俄罗斯的长期变化方向并不相符。俗话说“被逼到角落的野兽最危险”,俄罗斯还可能在周边地区挑起更多冲突,带来更多的地缘政治麻烦。
另外,虽然油价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目前看来是正面的,但是并没有什么法则保证积极的效果一定会发生。事实上,中国经济减速、欧洲和日本经济低迷不振等因素,本来就是导致油价下跌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油价下跌本来是经济减速的症状,这症状会不会反过来治愈经济,并不具有那么强的确定性。因为低油价会不会扭转消费者的风险偏好,促使人们增加消费开支,谁也拿不准。油价的下跌还可能给许多国家带来通缩压力,通缩预期会导致企业和家庭延迟投资与消费决定,而这可能形成自我强化的循环,导致经济长期低迷。
总之,油价下跌影响的“两面性”正在逐渐显露出来,其所造成的悲与喜的效果,目前仍然在逐步展开之中,就像暴跌的开始没有人预测到一样,故事的结局也无法预言。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网
详见:http://www.eeo.com.cn/2014/1222/2705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