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观察 > 发展经济学
朱恒顺:动能转换,要靠英才聚力
发布时间:2018-01-22 16:47:35

 摘要:政府唯有严格依法行政,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教育卫生等),严格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人才不但慕名而来,也能留得住,进而为当地的转型升级做出贡献。

原文发表日期:2018.01.07

 

海水稻进行测产,作为一项重大科技创新,出现在习近平主席的2018年新年贺词,伴随着各种媒介的传播,现已广为人知。

201813日下午,在大国崛起英才聚力”——政能亮青岛高端沙龙上,来自政产学研等领域的与会人士认为,青岛第一代海水稻收割测产,这一成绩单属于袁隆平院士、青岛国际院士港,也得益于青岛市李沧区的人才战略布局。

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来自新华社的报道显示,20166月,李沧区开始筹建青岛国际院士港,打造低密度、生态化、智慧型创新园区,重点引进科研水平国际领先、研究成果具有市场化潜力的院士,以实现院士集聚效应。

送房子”“送户口”“送钱”……如今,人才争夺战日益激烈,每个省、每个市甚至每个县乡都在出台政策,多数地方还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标准。北京、上海等人才高地,也不遑多让,尽全力加入到人才争夺战中。部分院士等精英人才,同时在多个地方挂名或以各种方式签合作协议,这种现象也数见不鲜。

在人才争夺大战中,一个地方如何显现出自己的竞争优势呢?不外乎以下三个要素:平台;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条件;待遇。平台是树根,待遇是树干,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条件则是大树成长的土壤和养分。根小则难长,干弱则易摧,而缺乏土壤和养分,即便是移植过来的树,也难以成长。

相关调研发现,不少地方在人才工作领域面临几个突出问题:1、人才引进方面存在物质化导向。各地的政策着力点大多集中在重金引才上,重项目落地,关注重点多集中在已较成熟的项目,而对这些人才与地方环境的深度融合与全面带动方面缺乏周翔的规划。2、对人才认知的范围过于狭隘,人才建设的梯度性不足。3捡到篮子就是菜,盲目性仍然存在。4、人才得以施展才华的软环境未引起足够重视。

在笔者看来,软环境具有决定性意义。软环境Soft Environment),是相对于硬环境(包括地理条件、资源状况、基础设施、基础条件等)而言的,是指促进人才发展和人才有效配置的社会条件和社会能力,以及能够有效激发人才创造活力、提高人才幸福感、成就感的因素。在硬环境既定的条件下,好的软环境能让人才安心,进而有助于提升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

由此可见,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彰显。软环境好了,方能打造人才高地。而在打造人才高地的过程中,还有几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1、努力克服党政主管频繁调动带来的负面影响。一些地方的发展战略,包括人才引进战略,都因主要领导变更而变更。2、通过刚性制度建设,为人才竞争保驾护航。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通过刚性制度代替内部文件来吸引、留住特定人才,比如情报法。3、地方尽可能通过地方性法规,人大决议等方式,来确定人才战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使领导更替的负面影响变小。4、地方还须擅长为人才发展扫雷。畅通人才向政府诉求和反映问题的渠道,健全对话机制。建立有关人才引进、使用情况的第三方评价机制。5、重视本地人才培育。本地人才的培育往往更具有实际意义。不能迷信外来和尚会念经,逼走本地人才。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制度是软环境的本,法治是软环境的魂。政府唯有严格依法行政,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教育卫生等),严格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人才不但慕名而来,也能留得住,进而为当地的转型升级做出贡献。

 

文章来源:《凤凰评论》

详见:http://pl.ifeng.com/opinion/zhengnengliang/35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