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观察 > 产业组织
盘和林:积极就业政策应立足提升企业竞争力
发布时间:2017-03-15 10:14:22

摘要:就业增长不仅受产出总增长影响,很大程度上还受产业结构的影响。

原文发表日期:2017.02.03

 

春节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会议指出,实现比较充分和高质量的就业,对发挥人的创造能力、促进群众增收和保障基本生活、适应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追求,都有重要意义;“十三五”时期,要把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就业不仅是百姓衣食住行的基本来源,更是百姓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就业增长,主要取决于其产出的增长(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后者又取决于区域内企业竞争力的大小。从这个意义上说,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关键还是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积极就业政策要求增加就业岗位。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竞争力强弱对经济增长、就业增长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英国的一项针对1971年至1991年的数据就业分析发现,各地区由于企业竞争能力的不同,其就业增长率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该时期内,英国东盎格利亚、西南部、东米德兰的就业率分别增长了37.4%23.1%12.8%,而西北部和北部分别下降了7.8%7%

改革开放以来,就业增长率也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爆炸式增长,例如广东深圳、东莞等地由小渔村、小乡镇,吸纳大量就业人口迅速发展成为大都市,而西部、中部地区等地就业增长率显著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西部与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竞争力巨大差异,同时东部沿海地区政策环境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很长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对“就业”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充分。这同时也是说,我们在“就业”问题上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认识也不够充分。

例如,在GDP增长中过度强调政府投资拉动的作用,一些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项目对经济增长立竿见影,但对充分就业缺乏可持续性。与此同时,过高的政府投资对实体经济融资起到了挤压作用,并直接导致企业税费负担偏重等问题。一些地方政府更多的是将企业当成“摇钱树”,他们的“关爱”是基于税费、GDP的“取”,而忽视了企业涵养“泥土”和“水分”的作用,对其就业的贡献往往没有体现出“给予”。

就业增长不仅受产出总增长影响,很大程度上还受产业结构的影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迅速发展可以创造较多的就业岗位,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则往往起到资本替代劳动的效果。这当然不是说,我们需要守着所有落后产能、环境污染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不放,这类企业创造的就业岗位已经不适应我国经济增长的现实需求,且不说超出环境承载力,很多老百姓也是宁可暂时没工作,也不去这些附加值较低的企业就业了。

劳动力在产业之间转换规律提示,第三产业(服务业)比制造业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常可占全部就业人员的70%80%。就业规划对服务业指出了两大方向:一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带动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催生适应多样化需求的新业态,释放吸纳就业潜力。二是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服务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在教育、医疗、旅游、金融、信息、养老、娱乐、休闲等多个服务业领域,中国都有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和市场空间。着力培育服务业领域的企业竞争力是今后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切实改善企业营运环境,提升包括小微企业、“双创企业”、服务业企业等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是各级政府落实“积极就业政策”的首要任务。

 

文章来源:《凤凰评论》,转载自《北京青年报

    详见:http://news.ifeng.com/a/20170203/50643602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