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观察 > 产业组织
单小虎 唐海燕:巡视之后,国企改革如何推进?
发布时间:2016-09-28 09:26:26

近期关于中国国资委和国企改革的新闻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一是中央巡视组今年61日在向国资委党委反馈专项巡视情况时指出,国资委推进国企改革进度较缓,改革的系统性、针对性、时效性不够强。二是国资委党委在今年第11期《求是》杂志刊发的署名文章《在全面深化国企改革中加强党的建设工作》中称,企业重大决策必须先由党委研究提出意见建议,涉及宏观调控、国家安全等重大事项,必须经党委研究讨论之后,再由董事会、经理班子做出决定。

中央巡视组认定国资委“党的领导弱化,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够到位”,实施监管存在“越位、错位、不到位”等问题,进而要求其加强党建,在政治上是合乎情理的。但在《求是》杂志的文章中,国资委作为国资监管机构,要求企业在重大决策过程中强化党委的地位,似乎违背了政企分开的改革共识,甚至被某些媒体冠以“改革逆转”的标签,引起了部分市场人士的不安。有学者甚至提出了国资委此表态是否“违法”的质疑,在媒体上也再次出现对国企“原罪”和存在必要性的讨论。

在巡视组向国资委提出整改要求前,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已频频就国企改革发声。今年52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二十四次会议,强调加快国有企业、财税金融等领域基础性改革,关键性改革举措要抓紧推出。今年51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李克强再次强调促进央企“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国资委党委书记张毅在巡视情况反馈会上表态“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有力的措施,坚决抓好整改”,并“加大改革工作力度,增强改革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本轮国企改革裹足不前的原因错综复杂,与目前的经济和政治形势相关,与国企的改革意愿相关,亦与国资监管机构自身相关。在此背景下,我们预计国企改革在下半年将有一个加速推进的阶段。但这个阶段能持续多久,未来的热度和力度如何,仍是未知数。

中央层面上,我们预计国资监管机构将在未来几个月陆续出台一系列国企改革执行细则文件,进一步完善政策框架。从执行路径来看,央企改革1-2年内仍难以全面铺开,将继续通过改革试点积累可操作的经验、形成可复制的模式,此后才会考虑扩大范围或全面推行改革。因此,央企改革的主要看点将是“十项改革”试点企业的出炉和入围企业的改革动向。

十大试点中,我们预计未来国企改革在兼并重组、资产证券化、国资投资运营平台、混合所有制改革这四个方面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强。相对其它改革试点的局部性、技术性和有条件,这四条主线互相衔接,互为影响,在功能上互有重合,是达到改革整体目标的高效路径,决策层和执行层有较高的意愿和动力来推进。主要原因包括,其一,这四大领域都已拥有成熟可借鉴的案例及规范、透明的模式,操作性强;其二,此领域内的多数考核指标可量化,政府官员和企业领导在推进的过程中也较容易利用数据宣扬政绩;其三,系统性好,特别是国资投资运营平台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其它领域的改革有纲举目张的效果。

地方层面的国企改革的模式和路径已比较清晰,预计会围绕这四条改革主线推进。未来如果中央层面发力推进国企改革,部分目前进展稍慢的省市将会迎头赶上。

方面一、兼并重组:目前,央企数量已经从2014年底的112家下降至106家,但央企在基建、能源、化工、通信、军工等领域仍有大量企业存在合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兼并重组之后的企业,在原来多元化业务的基础上,更容易组建成为国资投资和运营平台并进入试点(如五矿集团),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相当多的国企将会围绕兼并重组的目标展开一系列的博弈。形式上,目前重组的行政色彩较为浓厚,未来结合资产证券化,或将有更加市场化的重组方式。地方上,多地已设定了较为量化的兼并重组目标,如缩减地方国企数量及打造大型企业集团等,预计地方政府会不遗余力地推进。

方面二、资产证券化:通过提高资产证券化率,盘活存量资产,特别是实现大企业集团整体上市,在中央及多个地方国企改革指导意见中都有清晰的阐述。资产证券化有助于多个国企改革目标的实现,是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国资流动性、实现国资保值增值及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抓手。因此,央企和地方国企对此都保持极大的热情,IPO、借壳上市、股权交易等模式全面开花。目前A股市场审核通过未发行及排队上会审核企业中有数量众多的央企和地方国企,预计未来会有更多国有创新业务也会逐渐登陆新三板以及股权众筹平台,尝试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

方面三、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设立一批国资投资、运营公司,实现从资产经营到资本经营的转变,原本是国资监管方式的重大转变之举。从企业角度来看,由于资本化已是国有企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战略转型的必由之路,在国资兼并整合的大背景下,争取成为国资投资、运营平台涉及到企业的生死存亡。目前,央企的试点改革方案在突破主业限制,面向市场寻求可持续发展,以及现代企业制度上均提出了重大突破性思路,其对国资委的要求清单几乎囊括了所有改革试点方向。预计在央企层面上,更多的企业会作为国资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单位陆续推出,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的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都有很大可能入围。地方政府在改革试点中,将会组建和发展一系列的国有金控集团、投控集团以及地方平台公司,部分企业未来有向大资管平台方向发展的趋势。

方面四、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目前的政治气候下,虽然市场期望较高,但央企的混改仍将是局部的、有条件的,以增量业务和子公司开展试点为主。理论上,改革要求国资退出一些竞争性领域或非战略主业,但在中央高层要求国资持续“做大”的前提下,该领域的改革难有较大的动作。预计直接向民营资本转让存量国有股的案例不会太多,在创新业务或增资扩股中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及发起设立各种形式的产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将继续作为主流的混改模式。地方上,虽然有部分省市设置了较为量化的混改目标,如一些地区规定了具体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但并未规定混合的强度,如民营资本的股权占比等。

根据中央部署和国资委的要求,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会加强,在党委、董事会、高管层和职工代表大会等多方格局中,党委的领导地位会进一步凸显,但改革的市场化大方向不会变。自2005年以来,在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中,国有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制度和实践。很多企业的党政联席会议机制一直在有效地运行,党委已在企业的重大事项中拥有决策权。预计未来在流程上会有微调,但在面临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挑战时,决策机制的实质将不会有太大变化。

文章来源:FT中文网;本文的网址: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6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