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观察 > 法律和制度经济学
陈永伟:中国新经济的真正阻碍
发布时间:2017-01-23 09:56:31

发表日期:2016-12-14

在经历了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开始步入了“新常态”。随着劳动力价格的攀升、资本回报率的下降,要想再走像先前那样的资源拉动之路,已经不再可能,因此寻找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在哪里呢?一个流行的回答是来自于“新经济”。但这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因为究竟什么是新经济,这本身就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定义。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中的一段论述是被引用较广的,他指出:“‘新经济’的覆盖面和内涵是很广泛的,它涉及一、二、三产业,不仅仅是指三产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业态,也包括工业制造当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还涉及到一产当中像有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制,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等。”这一论述所涉及的涵义非常丰富,涉及到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各个方面。不过从学理的角度看,这段论述更像是一种描述,而不是一个定义。

“新经济”究竟是什么呢?我更愿意将它定义为一种经济形态,这种经济形态主要依靠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而非资源投入的增加来进行驱动。我们之所以要倡导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在不增加资源投入总量的前提下,通过促进TFP的提升来发展经济。

那么,我国近年来的TFP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状况究竟如何呢?答案是并不理想。从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Conference Board)的数据可以看到,最近几年来TFP对于中国增长的贡献一直很低,2012TFP贡献的增长率是0.32013年贡献的是0.12014年甚至是负的,为-0.2。尽管这一分析一定有有待商榷之处,但至少它揭示了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目前的增长依然主要依靠资源投入,而不是依靠生产率的提升。

究竟是什么限制了TFP的增长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解释一下TFP的来源。早期经济学家,如诺奖得主Robert Solow认为,TFP的来源主要靠技术进步。但新近的研究则表明,除了技术之外,资源的配置是TFP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按照现在流行的话讲,技术进步带给我们的是从01的改变,而人们按照技术将生产资源在地域之间、企业之间进行有效的配置就是一个从1n的过程。但令人忧虑的是,这两个促使TFP增长的渠道可能都面临着不少的障碍。

先看资源的配置。美国经济学家Klenow和谢长泰有一个研究,发现中国如果将资本和劳动力都进行更为有效的配置,那么即使在没有技术进步的前提下,也可以实现产值增长50%。但为什么这种改变没能实现呢?我想有几个原因,分别是地域分隔、行政垄断、国企偏向和选择性的产业政策。

先说地域分隔。上海交大的陆铭教授在其新书《大国大城》中指出,在中国,三样关键的生产要素的市场都是分隔的:在劳动力市场,有户籍制度限制;在资本市场,有地方保护的限制;在土地市场,更有全国性的规划限制。在这些限制之下,中国的大国优势很难发挥出来,资源配置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限制。再说行政垄断,现在很多回报率很高的产业,都被一些低效率的国有企业占据着,民营企业虽然效率高,但是进不去。再说国企偏向,这是说,民企在竞争中,不仅面临着行业进入的困难,还在融资、运营等方面都遭受到歧视。最后是偏向性的产业政策。有时候,政府会特别“垂青”一些产业、一些企业,给予大力的扶持。但这种扶持事实上也是损害了市场本身的竞争,干扰了企业家的判断,它们可能并不会带来预期的目标,反而会造成不良的后果。例如光伏产业的失败,就是政府在好心之下干了一件坏事。

再看创新。制约创新的问题很多,我不想去涉及技术层面的讨论,也不想班门弄斧,讨论知识产权等重要问题。我想指出的主要是当前法律的缺位和政策的不确定性。创新,就是要造出前人没有的东西,对于没有的东西,当然不会有现存的法律加以规范。虽说“法无明文禁止即允许”,但现实中,有很多创新,做着做着就被认定为非法了。如果是这样,企业家在创新时就会有很多顾虑。

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的创新都是“创造性的破坏”,它可能会带来失业、不平等等严重问题,会有不少人反对。与此同时,有不少受损的既得利益者也可能裹挟民意,反对创新,在这些情况下,怎样维护创新者的利益就是政府所面临的一个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认为,中心就是一条,就是营造一个公平、自由的竞争环境,切实地让市场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具体来说,我认为,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20166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要求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以规范政府有关行为,防止出台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逐步清理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这是一个起点,但具体的落实还需要时间。如果我们能切实落实这一制度,减少政府对于市场的过度干预,真正废除那些妨碍市场运作的“陈规陋习”,那无论是对于强化资源配置,还是对于增进创新都将起到巨大作用,由资源投入驱动转向TFP驱动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当然,我们说“让市场更加自由”,并不是要让政府无所作为,事实上,很多保障性的工作还需要政府来做,这也是让新经济得以进行的一个重要前提。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只要我们用更灵活、更有适应性、更开放、更包容的态度来对待市场的发展,市场的活力就一定能被激发出来,中国增长的新动力也一定会被重新激活。

文章来源:财新网;原文链接:http://opinion.caixin.com/2016-12-14/101026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