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观察 > 经济学思想和方法
朱海就:危险的实证主义
发布时间:2016-10-12 09:32:18

(作者系浙江工商大学教授)

 

  实证主义方法是主流经济学最常用的分析工具,其大本营就是“声名显赫”的芝加哥学派,对此,张五常等新制度经济学家也是极为推崇。

  事实上,正是实证主义的流行,使经济学陷入了“形式化”的“路径依赖”而无法自拔,即对形式的盲目推崇而忽视了思想本身,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经济学的理论危机。

  哈耶克早已认识到这一点,也曾警示性地指出,实证主义方法在社会科学中是绝对误导性的,并认为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批评弗里德曼的《实证经济学论文集》,说那是与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同样危险的一本书。

  个体的主观性是社会科学最重要的特征,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出发点,而实证主义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一根本性特征,把人仅视为刺激-反应的动物,如此一来,就不可避免地忽视了人的创造性潜能。比如在“约束下的最大化”方法中,个体就是刺激-反应的动物,而这一方法是张五常等实证主义的倡导者们最常用的方法。

  此外,弗里德曼、张五常也把“自然淘汰”、“适者生存”视为“实证”的标准。然而,这无非是忽视了人的主观性的结果,实际上,人类社会的“自然”并非“生物”意义上的“自然”,而是人们观念的产物,从而,决定人类演化的并非“自然选择”,而是“文化选择”,比如“缠足”的消失,那并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人们在“观念”上已经开始认识到这种习俗不文明,不人道,进而才带来了“行动”上的改变。

  由于实证主义预设了“存在就是合理”的逻辑前提,所以“存在”是可以用来“验证”假说是否合理的,但关键问题在于,存在的,并不一定合理,如“缠足”、“贸易保护主义”等显然是一种不合理的“存在”。

  此外,与“存在不一定合理”对应的是“合理的不一定存在”,比如“自由贸易”,虽然是合理的,但由于目前并不存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利用“存在”来对假说进行实证检验,可见,对于实证主义者而言,也只有对已有“过去”的“验证”罢了,对于“未来”,则完全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预见性与前瞻性。

  实证主义依赖于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但我们知道,如果仅单纯地直接观察人的行动而不理解该行动背后的意义,那么,我们根本无法理解真实的人类社会,换句话说,直接观察并不总能告诉人们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比如两个人之间的“搏斗”,既有可能是在打架,也有可能是在进行拳击比赛,又比如“死鬼”一词的使用,既有可能是在骂人,也有可能是打情骂俏。

  如哈耶克曾指出的,“社会现象并不是我们能够直接整体感知的对象”,但实证主义者却“不自量力”地把社会现象视为可以“直接”感知的对象,可以说,这无非也是一种理性的狂妄罢了。

  实际上,人们是通过理解他人行动的意义,才理解社会的,对此,哈耶克曾说:“在社会科学中,我们所熟悉的要素是个人的态度,我们通过组合这些要素,尝试着重建复杂现象”,也即,我们之所以能够观察到某些结果,是我们“组合这些要素”的结果,如哈耶克所言,社会科学的方法是从“要素”到“整体”的“综合”方法。

  但遗憾的是,实证主义者并非从理解要素出发,而是从“整体”出发验证“要素”(他的假设),这样一来,就把“社会”视为一个可以把握其整体构造的物理客体,进而把自然科学的方法也“张冠李戴”地用于社会现象中,这无疑等同于“东施效颦”,着实令人啼笑皆非。

  在实证主义者看来,人类社会存在着客观性规律,和自然界一样,受“适者生存”法则的支配,人必然也必须服从这些法则,但实际上,人类并没有必然也必须服从的客观规律,人的行动是人的观念的结果,换句话说,“无形的”观念才是构成人类社会的“基石”,而个体的观念(如何产生)是没有规律可循的。

  这就是说,社会现实并不独立于人的观念而存在,如人们的观念变了,即使观察到的现象没有变,社会的事实也已经发生变化,只是实证主义者还没有发现或意识到而已。可以说,未来取决于未来人的观念(知识),当人们观察到“某种现象”时,并不意味着未来也必然会如此,从而可以验证实证者的假说,也即,实证主义者试图验证的“规律”是根本不存在的,而是被“人为”虚构出来的。

  由于实证主义依赖于“变量”的测度,这就不可避免地会犯“变量实在论”的错误,比如土地、资本和劳动等均被实证主义者简单地视为可测度其形状的“杯子”,然而,这些变量准确地说,都是“结构”概念,其经济价值的高低依存于具体的结构,比如同样的劳动者,身处竞争性行业,抑或垄断性部门,其创造的经济价值是大不相同的,而实证主义者往往看不见或无视这种区别,会使用统计劳动者人数的方法去测度劳动力,对资本的分析也同样如此,以为简单地利用统计资金数量的方法就能准确地反映资本在不同部门的价值,这显然是“不科学”的。

  社会科学必须具有“现实性”,这也是社会科学“科学性”的重要体现,对于“现实性”存在两种看法,一是理论本身的“现实性”,如奥地利学派的“逻辑-现实”主义,在假设和逻辑中体现“现实”;二是实证主义强调的,对“假说”的检验,如前所述,这种意义上的“现实性”是很难成立的,因此,也是不具备“科学性”的。

  这并不等于说,“理论”本身是完全无法被“证实”的,如哈耶克所言,理论是可以大致地预测现实的。因此,我们需要明确地区分“实证主义”与“实证”,我们批评和反对的是当下主流经济学疯狂肆虐的实证主义方法而不是实证本身。当理论的前瞻性在现实生活中自然呈现,被人们普遍认可时,我们可以说,这种理论的预见性被现实“证实”了。

 

文章来源:和讯网

详见:http://opinion.hexun.com/2016-06-21/184507691.html